|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八)
A.24日8时10分 B.25日8时10分 C.25日10时10分 D.25日16时10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D
本题解析:神舟七号飞船绕地球飞行,属于人造天体;西五区比东八区晚13小时,纽约当地时间是25日8时10分;“神七”飞行期间,刚过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图中丁点是秋分,此时地球应位于公转轨道的丁点附近。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为经纬网图,已知图中相邻两条纬线间的纬度间隔为10°,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A点在B点( )方向
A.西南
B.西北
C.东南
D.东北
【小题2】若此日A、B两点同时日出,则( )
A.此季节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向为自西向东
B.此日A点昼长大于B
C.此季节亚欧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D.此日之后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小题3】B点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 )
A.大于A,为46°52′
B.等于A,为46°52′
C.小于A,为40°26′
D.大于A,为40°26′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东经的度数是向东增大,西经的度数是向西增大。根据图中的经纬线判断,图中方向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图中经纬度间隔均为10°,从经度看,A点在B点东方。从纬度看,A点在B点的北方。所以A点在B点东北方向,D对。
【小题2】此季节北印度洋是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季风洋流流向为自东向西,A错;若此日A、B两点同时日出,说明两点均位于晨线上。根据晨线与经线的夹角关系分析,此日,南半球是夏半年,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所以此日A点昼长小于B,B错;此季节是冬季,亚欧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C对;此日日期无法确定,不能判断之后地球公转速度,D错。
【小题3】图中相邻两条纬线间的纬度间隔为10°,可以判断A、B两地均位于温带地区,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可以算出B点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等于A,为46°52′,B对。
考点:地图上的方向的判断;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北京时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虹湾预选着陆区域成功陆。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英国(中时区)的人们收看“嫦娥三号”在月球成功着陆的直播时,正值当地( )
A.12月13日l3时11分
B.12月14日13时11分
C.12月14日5时l1分
D.12月15日5时11分
【小题2】下列不包括“嫦娥三号”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所求地点英国(中时区),位于我国(东八区)西侧,相差八小时,用减法即可。
【小题2】“嫦娥三号”是探月卫星,应属于地月系,根据天体系统层次可判断出河外星系不包括地月系和太阳系,故C正确。
考点:区时计算;天体系统层次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地球一小时”是由国际环保组织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一项环保活动,2009年的“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计划有三次,第一次是在各时区的区时3月28日晚上8时30分至9时30分,第二次活动在6月21日夏至日当天,第三次活动安排在七夕节前夕的8月22日。(5分)
(1)3月28日“地球一小时”活动时,熄灯时间比上海迟一小时的是 ( )
A. 马尼拉(东八区) B.河内(东七区)
C. 东京(东九区) D. 墨西哥城(西七区)
(2)以上所说的各时区的划分与地球自转的周期有关。与时区划分直接相关的是( )
A.地球自转360度所需的时间 B. 恒星日
C.太阳日 D. 23小时56分4秒
(3)6月21日夏至第二次熄灯活动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地方是( )
A. 北纬3度 B. 北纬23度 C. 北纬43度 D. 北纬63度
(4)8月25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农历7月7日),当天的月相最接近 ( )
A.新月 B.上弦月 C.下弦月 D.满月
(5)“地球一小时”行动倡导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哪一种成分急剧增加?
参考答案:(1)( B )(2)( C )(3)( B)(4)( B)(5) 二氧化碳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为北半球
B.此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C.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D.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小题2】图示时间北半球对应的节气为( )
A.冬至日
B.夏至日
C.春分日
D.秋分日
【小题3】 A点的日落时间是( )
A.16:00
B.4:00
C.16:30
D.16:15
【小题4】 A点的昼长是( )
A.9小时
B.8小时30分
C.10小时
D.8小时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D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所以为南半球,A错误;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地球接近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较慢,B错误;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C正确;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D错误.
【小题2】整个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
【小题3】赤道上18点日落,A点此时位于昏线上,比18点晚2小时,为16点。
【小题4】A点16点日落,从正午12点到日落为4小时,所以昼长为8小时。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困难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宇宙中的地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