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A.0° B.23°26′S C.23°26′N D.10°S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此图为等太阳高度分布图,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等值线。
小题2:若要图中0°等值线与经线重合,只有在春、秋二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
小题3:若图中丙的所在直线为北回归线,甲地为伦敦,乙地纬度在90°N以南,经度为180°。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有关地球的假想,正确的是
[? ]
A、若黄赤交角增大一度,则北寒带范围减小两度
B、若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减小一度,则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幅将随之减小
C、若黄赤交角为零,则全球各地不再有四季变化
D、若近日点与远日点出现的时间互换,则北半球的温差更显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非阴影部分表示昼半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比较甲、乙、S三地随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大小。(6分)
(2)比较该日乙、丙两地日出时间早晚(地方时)和昼长。(8分)
(3)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该日丙地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应当调节为________。(2分)
(4)该日南京竖直旗杆顶端日影轨迹是(4分)? ( )
参考答案:
(1)甲、乙角速度相等,线速度甲大于乙,S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2)日出时间:乙地8时,丙地6时,乙地比丙地晚2小时。昼长:乙地8小时,丙地12小时,丙地比乙地长4小时。
(3)23°26′ (4)A
本题解析:
(1)结合甲、乙、S三地的纬度差异以及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规律判断。
(2)地球上任一点所在纬线的昼弧长度决定了其昼长。根据乙、丙两地昼弧跨越的经度数可以计算出其 91ExaM.org昼长,进而可计算出日出时间,从而得出该题结论。
(3)由光照图可知,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丙地在赤道上,从而可得出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要使吸热面板获取的能量最多,需使太阳光线与吸热面板垂直,从而计算出吸热面板与水平面夹角的大小。
(4)夏至日南京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时日影最短,从而可知日影轨迹。
本题难度:一般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人地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