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卷《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十)
2017-03-02 18:14:0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省份与滨临的海的连线,正确的是 A.辽宁、河北--渤海 B.辽宁、山东--东海 C.江苏、安徽--黄海 D.浙江、广东--南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辽宁、河北位于渤海湾地区;A项正确;B项辽宁、山东濒临渤海、黄海;错误;C项安徽为内陆省区;错误;D项浙江濒临东海;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回答40—41题。
 小题1:1992年以来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类型是 A.资源密集型 B.劳动密集型 C.资本密集型 D.技术密集型
| 小题2:从图中变化趋势看,目前我国应积极发展的产业类型有 ①资本密集型②资源密集型③劳动密集型④技术密集型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根据数据统计分析,从1992年一直到2008年,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指数最高,所以1992年以来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类型是劳动密集型。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从图中数据分析得出中国资源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指数较低,所以不能积极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比较优势指数在上升,所以应积极发展。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西藏墨脱,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与印度毗邻,被誉为“世界最后秘境”。墨脱四季如春,境内风景如画,瀑布众多。墨脱是我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通往墨脱的主要古道有四条:一由米林县派区翻多雄拉至墨脱;二由波密县大兴越金珠拉至墨脱;三由波密县翻索瓦拉至墨脱;四沿帕隆藏布、雅鲁藏布至墨脱。前三条古道都要翻越4000多米的高山隘口,冰冻封雪,每年只能通行两三个月。而沿江一线,虽不翻雪山,但要通过大峡谷,道路更加险要。2010年12月15日10时,耗时24个月的扎墨公路嘎隆拉隧道爆破成功,标志着墨脱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全部贯通。 材料二
 材料三 扎木和墨脱气候资料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墨脱为什么成为“世界最后的秘境”?(3分) (2)墨脱以瀑布众多著称,请分析该地瀑布众多的原因?(3分) (3)比较墨脱与扎木气温的差异,并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4分) (4)试分析扎墨公路通车后对墨脱的有利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地处中印边境地区,四面高山阻挡,地势高且坡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对外联系不便。(3分) (2)年降水量大,2 000mm以上;多河谷地形;地势落差大;板块边界,地壳活动,断层多。(3分) (3) 气温:年均温墨脱高于扎木(冬、夏均高于扎木)。河谷地形,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明显,且海拔低于扎木。(4分) (4)有利于该地区自然、人文资源的开发,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该地与外界科技、信息、文化的交流,实现各民族的团结;维护边疆安全。(4分)
本题解析: (1)读材料一可知,墨脱与印度毗邻,地处中印边境地区,四面高山阻挡,地势高且坡度大四条线路都要翻山越岭。结合材料二图可以看到,这里山高谷深,地质条件复杂,对外联系不便。所以成了最后的秘境。 (2)读材料三图可知,墨脱年降水量大,在2 000mm以上。从材料二图可以看到,这里等高线密集,多河谷地形,地势落差大。这里位于青藏高原的边缘,属于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断层多。所以水流下泄过程中,形成众多瀑布景观。 (3) 读材料二图,上面图中两个黑点,上面的点是扎木,下面的点是墨脱。分析图可知,墨脱纬度较低,且海拔低于扎木,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明显,所以年均温墨脱高于扎木,降水也多于扎木。 (4)扎墨公路通车后,有利于该地区自然、人文资源的开发,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强该地与外界科技、信息、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团结,有利于维护边疆安全、稳定。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长三角地区目前正处在两种产业转移并行的关键阶段。一是国际间的产业,主要包括航天、生物、信息、医药等产业,向长三角区域内的沿海、沿高速公路、沿江等交通优势明显、基础产业雄厚的地区转移;二是在长三角内部,相对发达的上海、浙东、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这样的转移,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如此就有了“腾笼换鸟” 之说。据此回答1~2题。 1、吸引苏南地区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地区转移的因素是①劳动工资水平②土地价格③政策④市场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腾笼换鸟”对苏北某市产生的有利影响是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1、A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009年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十周年,十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套地区、鄂尔多斯地区经济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图12 (1)影响河套平原成为“塞外粮仓”的主导因素是什么?(2分)如果农业种植面积盲目扩大会引起哪些生态问题?(2分) (2)图中甲城市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当地发展钢铁工业有哪些区位优势?(6分) (3)经过西部大开发的十年建设,鄂尔多斯已形成了煤—电、煤—焦、煤—油、煤—肥、煤—醇和天然气—甲醇等多条产业链。简述这些产业链的发展对当地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1)有丰富的黄河水源灌溉。(2分)土地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2分) (2)接近煤、铁资源,原料、燃料丰富;(2分)靠近黄河,水源充足;(2分)沿线有铁路运输,交通便利。(2分) (3)有利影响:提高了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提高了附加价值,促进经济发展;改变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促进工业结构多元化发展,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4分) 不利影响:能源资源的开发造成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重化工业集中布局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2分)
本题解析:(1)河套平原位于半干旱地区,降水量较少,依靠引黄河水而发展了灌溉农业,成为“塞外粮仓”,说明其主导因素为灌溉水源。干旱地区过度用水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不合理的灌溉而引起土地盐碱化。(2)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区域位置判断甲城市为包头,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影响其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从矿产资源、水源、交通、政策等方面分析。(3)(资源型)工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主要从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注意分为有利和不利条件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强,属于区域地理的常规性考点,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概况,并结合影响农业、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条件和资源型工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