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环境与环境问题》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A.重金属 B.甲基汞 C.氮、磷等营养元素 D.有机氯农药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 ]
A、荒漠化
B、臭氧层空洞
C、水土流失
D、全球变暖
2、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 ]
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
参考答案:1、C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0分)【环境保护】
2010年4月20日夜间,位于墨西哥湾的某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大约36小时后沉入墨西哥湾,自4月24日起漏油不止。漏油量从每天5千桶,上升到2.5万至3万桶,演变成美国历年来最严重的油污大灾难。原油漂浮带长200km,宽100km,而且还在进一步扩散。预计油污的清理工作将耗时近10年。墨西哥湾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将成为一片废海,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以数千亿美元计。
简述海洋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危害。(10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导致酸雨和二氧化碳增多的共同原因
A.制冷业 
B.森林遭破坏 
C.大量使用矿物能源
D.新能源的使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增多的原因是人类燃烧矿物燃料大量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酸雨导致酸雨和二氧化碳增多的共同原因是大量使用矿物能源。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霾是一种天气现象,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子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空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下图为2014年1月某时段全国霾区分布图。
(1)据图描述我国该次霾的空间分布特点。(6分)
(2)请为防治雾霾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参考答案:
(1)空间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重度霾 主要分布在华北东部地区。(6分)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推进清洁生产;减少建筑扬尘。(4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得4分)
本题解析:读图,根据图例判断,这次霾的空间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重度霾 主要分布在华北东部地区。(不太易看出图例差异)根据材料中霾现象的分析,防治雾霾天气需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推进清洁生产,减少建筑扬尘等。
本题难度:一般
|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壳物质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