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②农业经营制度改革 ③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 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
小题1:结合图示分析,改革开放初期,江苏省的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而粮食总产量上升,说明主要是单产上升和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故选B项。
小题2:图示1994年—2005年江苏省的耕地面积呈上升状,但粮食的产量下降,说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因种植经济作物的面积扩大,而使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缩小。故选D项。
小题3:江苏省位于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故经营规模小,商品率低;且由于位于东部季风区,由于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故水旱灾害多发。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农业生产措施属“人类对自然条件的利用和改造”一项的是
A.建“温室”、改良“红壤”
B.增加劳动力、修梯田
C.培育良种、推广基因工程和遗传工程
D.改良中低产田、建立“基塘农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自然条件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也在发生变化,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也在发生着变化。而增加劳动力、建立区域化的农作物带属社会经济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1992-2007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标明这一时期该国
A.人口数量减少
B.城市化率提高
C.土壤质量下降
D.粮食单产提高
小题2: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
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
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
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
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则说明该国人口总数在下降,且超过耕地面积的下降速度,与城市化率没有必然联系,土壤质量是否下降也不能确定,粮食单产提高与耕地变化无关。
小题2: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而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在上升,明显会引起人均粮食产量增加,粮食就不需要进口,乌克兰是粮食出口国,亩均农业产值是否增加处决于粮食价格,与人均耕地增加没有联系,乌克兰耕地总量减少,农业生产投入不会增加。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问题。(9分)
材料一 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播种期日温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侯均温要求高于20-22℃,单、双季稻要求年降水量分别在750mm和1500mm以上。
材料二 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下表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 ? | 水稻 | 玉米 | 杂粮 | 其它 | 合计 |
| 占播种总面积比例(%) | 8.0 | 12.0 | 74.2 | 5.8 | 100 |
| 占总产量比例(%) | 5.0 | 4.9 | 88.8 | 1.3 | 100 |

参考答案:⑴?乙(1分)热量充足(或全年高温)(1分);降水 (较)丰富(1分);(雨热同期得1分)。
(2)水稻种植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 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写出3小点得6分)
本题解析:(1)N国是热带草原气候,所以与乙地相似,发展优势条件是水热条件好。(2)非洲发展水稻种植历史短,生产经验不足,水利设施不全,机械化水平低等因素较差。
本题难度:一般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地球运动及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