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球与地图》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四) 
            
            
            
 A.Z、X、P B.P、Q、Z C.P、M、Q D.X、M、Z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状况可知,在图中气压最大值处于180的最北部,其气压值介于1045—1050之间;图中气压值最小处于N处,其气压值处于1000—1005之间。故图示范围内气压最大差值应介于40—50之间,对比四选项即可判断出C项正确。
【小题2】图中各字母虽均处于气压中心,但处于低压中心的为Z、X、P、N,而Q、M均处于高压中心,图中各字母所处位置只有低压中心才有可能是阴雨天气。
【小题3】北京所处的经纬度为(116°,40°N),根据图中该地等压线弯曲状况可判断出该地风向为偏南风,故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五星红旗将飘向偏北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某区域等高线和地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处地貌类型为(    )
A.背斜成山
B.背斜成谷
C.向斜成山
D.向斜成谷
【小题2】乙处(    )
A.侵蚀作用明显
B.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C.和甲地地势差异主要是内力形成
D.是李家庄良好的引水源头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甲处是山顶。根据岩层新老关系看,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构造。所以地貌类型是向斜山,C对。A 、B 、D错。
【小题2】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乙处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构造。根据等高线弯曲判断,是山谷地貌。背斜成谷,说明侵蚀作用强烈,A对。背斜是良好储油构造,B错。地势差异是外力作用形成,李家计地势较乙处高,从乙处引水不便。
考点: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地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为浙江省某地等高线图,该地山青水秀,水流常年奔腾不息,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地区有大小两个湖泊,其中有一个为壮丽的瀑布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该湖泊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该瀑布的高度可能为(   )
A.20m
B.50m
C.90m
D.120m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图中等高距是30米。根据等高线凸出方向,A陡崖位于山谷地形中,可能有瀑布。根据海拔高度判断,① 位于陡崖下方谷地,不能为瀑布提供水源,A错。②位于陡崖上方谷地,可能为瀑布提供水源,B对。③、④与B陡崖位于山脊处,不能形成河流,不可能为瀑布提供水源。C、D错。
【小题2】结合前面分析,A陡崖处有两条等高线相交,等高距是30米,根据陡崖高差公式,(n-1)·d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关于图示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E点可以观察到车站N
B.铁路沿线要注意预防滑坡和泥石流
C.E、F、G的海拔在750米以上、800米以下
D.图中水库大坝的坝高可达150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连接E、N两点,可知连线经过山脊,故两点不能通视;铁路经过陡坡和陡崖附近,沿线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根据该图等高线分布可知,E、F、G的海拔在600米以上、700米以下;水库坝底海拔450~500米,坝顶海拔550米,故坝高在100米以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该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问题。
1.图示地区有一段长城遗址,其位置最有可能位于2.人们在甲乙丙丁地最有可能看不到古长城遗址的是3.图中陡崖的最大高差
A.A—B段
B.C—D段
C.E—F段
D.G—H段
E.甲
F.乙
G.丙
H.丁
I.450
G.449
200
199
参考答案:1. A
2. C
3.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长城主要建于山脊地带,故A—B段等高线“凸低为高”为山脊。C-D段“凸高为低”为山谷;E-F段“凸高为低”为山谷;G-H段等高线分布较稀疏,为缓坡。
2.分别连接图示的甲乙丙丁与A—B处,图示丙处到A—B处有一山脊阻挡,故可能不能看到长城遗址。
3.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d≤h<(n+1)d。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等高线弯曲的一般规律“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判断局部地形,并结合陡崖高度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地壳物质循环及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