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产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B.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C.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D.生产功能是绿色植物的独特功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生产功能是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整体功能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四幅图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受热地区近地面气压低,受冷地区近地面气压高,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起;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陷。C选项白天陆地气温高,气流应该上升。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地理环境中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
A、差异性
B、特殊性
C、整体性
D、地域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环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

(1)从气候、地形、水文和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甲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4分)
(2)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地相同,分析其原因。(4分)
(3)丙地虽然地处沿海地区,却出现荒漠景观,分析其原因。(2分)
参考答案:
(1)该地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1分),同时这里还有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1分),两者的结合,形成世界上流量最大的亚马孙河(1分);也造就了一片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1分),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乙地处于迎风坡(1分),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1分);沿岸有巴西暖流流经(1分),起到增温增湿作用(1分),因此乙地形成了与甲地相同的热带雨林带。
(3)地处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1分),难以获得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1分)。
本题解析:
(1)从图中的赤道、大陆轮廓等信息确定甲地是位于赤道附近的亚马孙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地处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平原为亚马孙河平原雨林气候的发育创造了条件,平原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有利于湿润的东北信风深入陆地,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的范围扩大。亚马孙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热带雨林气候区是纬度位置、气压带风带、地形、海陆位置、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地形影响了气候,气候也影响地形,高温多雨的气候,使这一地区的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广阔的冲积平原;广阔的平原为亚马孙河水系的发育创造了条件,高温多雨的气候使亚马孙河支流众多,河流水量巨大,水位变化较小;广阔的热带雨林气候使这一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高温多雨使这里森林茂盛、植物种类繁多,四季常绿这些又体现了气候对植被的影响。
(2)世界上大部分的热带雨林气候是在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下形成的。但在远离赤道的热带大陆东岸的迎风坡地区(南北回归线附近),因为风从海洋吹来,沿岸又有暖流经过,湿热空气受山地的抬升作用,降水较多,也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巴西东南沿海等地。回答时最好加上地处热带这个前提条件。
(3)丙地是世界特殊的温带荒漠地区。一般温带荒漠分布在温带大陆内部,因为远离海洋受温和湿润西风和湿润夏季风的影响小,气候干旱。丙地离海洋较近,但因处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温的湿润西风在安第斯山的西坡降了大量的地形雨,爬过山后,空气中水汽含量少,空气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空气更加干燥,形成了特殊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这是一片备受世人瞩目的土地,从自然环境到人类文明的演进,无不留下深深的印记。自然地理环境又是由大气、水、岩石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体。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图示是我国严重水土流失的区域,地形单元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请你据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在水土流失的过程中,本区域各地理要素统一变化过程。
土壤变化:_______________;地貌变化:________________;植被变化:____________;
气候变化:地方气候趋于________________,降水变率________________;
水文变化: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水量季节变化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1)根据图示地形单元的地表形态为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所以判断为黄土高原。
(2)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地表千沟万壑;植被覆盖率下降;地方气候区域干旱,降水变率增大;河流含沙量增大,数量季节变化变大。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