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读土壤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

1、字母a所代表的成分在理想土壤中所占的体积分数是
[? ]
A、5%—15%
B、10%—20%
C、20%—30%
D、30%—45%
2、图中根系在土壤肥力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 ]
A、减缓岩石的风化
B、为土壤富集更多的水分
C、分解有机质
D、富集养分元素
参考答案:1、C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题。
1.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CO2,但大气中的CO2浓度仍基本稳定,原因是:2.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结合上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本身具有减缓CO2增加的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
D.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都具有平衡功能
E.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
F.地球表面植被覆盖率越来越低,原因在于大气层中的CO2愈来愈少
G.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能放出氧气,同时也放出氮气
H.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把有机质转化为元素和简单化合物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自然地理各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即相互作用),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CO2,但大气中的CO2浓度仍基本稳定,原因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
2.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从图中分析大气中CO2的来源:①是动植物遗体分解;②是呼吸作用;③是燃烧化石燃料。其中燃烧化石燃料是主要的。结合上图分析,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
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所以,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互相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与生物学知识结合紧密,考察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寒潮对农作物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A.冬季和秋季
B.冬季和春季
C.秋季和冬季
D.秋季和春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寒潮发生的季节是秋末、冬季和春初,而冬季田地里的农作物很少,而秋末有的农作物还未收获,春初农作物开始生长,所以发生寒潮时,能给农作物带来很大伤害。故选D
考点:寒潮
点评:本题考查寒潮带来的危害,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信息,强调对农作物的损害。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是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请读下图并回答问题。
1.以下关于图中濒危物种分布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的叙述,其中最合理的是2.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其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A.属于岛屿或者临海国家
B.都位于北半球
C.都位于中、高纬度
D.都位于东半球
E.物种丰富
F.火山、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多
G.人类过度采伐、毁林破坏了其生存环境,人类过度捕杀
H.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中印度尼西亚、巴西、印度、墨西哥、菲律宾、马来西亚、坦桑尼亚、越南大体处于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或热带国家,且从地理位置来看是临海国家或岛国。正确答案选A。
2.印度尼西亚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造成濒危物种数量较多。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主要考查了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厄尔尼诺”现象表明,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制约,彼此孤立的。
参考答案:错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是一个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某一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致整体地理环境的改变。“厄尔尼诺”现象表明,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制约,是一个整体,不是孤立的。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