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该实验形成的堆积体的形状也像扇子,和冲积扇的形状很类似.因此这个实验主要是研究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冲积扇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故C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河流位于距今2100万年前,所以不可能形成距今2300万年前;①处经历了先沉积后侵蚀过程;河流③处左岸为凹岸,所以主要表现为侵蚀,右岸为凸岸,主要表现为沉积;而②处为断层,且岩层发生了弯曲,所以经历了水平挤压,断裂下陷等内力作用。故选C。
小题2:从图中聚落建筑位置分析,该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西侧的阶地上;而河流冲积平原上没有建筑物分布;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自然景观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河滩地区地势低,易受洪水威胁。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某平原下游河段自然状态下不同时期主航道中心线位置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只考虑流水作用对该河主航道中心线的影响,则其位置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④③②①
小题2:该河段④所在时期与其它时期相比?
A.凸岸向北扩展
B.凹岸向南扩展
C.河床变宽加深
D.河水流速变缓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若只考虑流水作用对该河主航道中心线的影响,依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原理,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河道变得越来越弯曲,故对照不同时期主航道中心线位置变化图可知,其位置变化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③④,本题选B。
小题2:该河段④所在时期与其它时期相比凸岸向南扩展,凹岸向北扩展,河床变得越来越宽展,同时由于河道越来越弯曲,越来越宽展,故河水流速变缓,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某湖泊沼泽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根据图中信息,描述湖泊的主要水文特征。(2分)
(2)根据图中信息,比较湖泊南北部湖底坡度差异,并从外力作用方面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3)乙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并分析乙地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参考答案:
(1)水位季节变化大;冬季北部有结冰现象,南部无结冰现象;
(2)北部湖底坡度缓,南部陡;原因:北部有大河注入,泥砂沉积多;南部几乎无大河注入,泥沙沉积少;
(3)商品谷物农业;位于河流沿岸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中经纬网信息可知,该湖泊是里海,位于中亚地区,湖泊附近地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所以湖泊的水位季节变化也大。另外,根据冬季冰冻界线可知,冬季北部有结冰现象,南部无结冰现象。
(2)根据图中湖深分布状况可知,北部湖底坡度缓,南部陡;主要原因是与河流的分布状况有关,北部有大河注入,泥砂沉积多,导致湖底坡度缓;而南部几乎无大河注入,泥沙沉积少,导致南部坡度陡。
(3)乙地位于伏尔加河下游地区,是俄罗斯的主要农业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同时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使形成典型的商品谷物农业。
考点:湖泊水文特征;外力作用;农业地域类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富士山顶部岩石的形成过程与图中地质作用对应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富士山是日本的一座活火山,山顶岩石属于岩浆岩,故富士山顶部岩石的形成过程应与图中①地质作用相对应。
考点: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的判读。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构成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如下图所示: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自然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