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2013年10月7日凌晨,第23号强台风“菲特”在浙闽交界处登陆,并伴有特大暴雨,给当地造成洪涝灾害。下面第一幅图为“台风菲特移动路线图”,第二幅图为“台风带来的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形成台风的天气系统是 ,2013年10月7日凌晨,宁波的风向是 。(2分)
(2)图中数字分别表示降水、风暴潮、大风、云系,其中表示降水的是 ,表示大风的是 。(2分)
(3)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多发的地区之一,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有 ,洪涝可能诱发 、 等地质灾害。(3分)
参考答案:
(1)气旋(低压中心) 东北风(偏北风)
(2)② ③
(3)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夏秋季节多台风。(2分)滑坡、泥石流(1分)
本题解析:
(1)台风是热带或副热带大洋表面温度超过26°C时,气流强烈上升而形成的一种气象灾害,从天气系统的角度来说,台风的本质是一个低压中心(气旋)。2013年10月7日凌晨,台风位于宁波东部,该地表现为东北风(偏北风)。
(2)从图中可以看出,②能增加径流、缓解旱情、洗刷浮沉,表示降水;③能缓解赤潮、扩散沿岸污染,表示大风。
(3)我国大部分区域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率大,加上我国东部地区夏秋季节多台风,因此易造成洪涝灾害,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考点:我国的自然灾害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2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南美部分区域及亚松森气候资料图。图中巴拉圭盆地内有世界面积最大的潘塔纳尔湿地,范围涉及巴西、玻利维亚及巴拉圭等多个国家。总面积达24200平方千米,是全球最丰富的水生植物分布地区。

(1)说出潘塔纳尔湿地面积的季节变化规律。(2分)
(2)试评价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8分)
(3)归纳巴西利亚城市径流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4)若将现有玉米生产用地向西、向北扩展,你认为对当地地理环境会造成哪些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季节变化大;(1分)雨季(南半球夏季)扩大,旱季(南半球冬季)缩小(1分)
(2)有利条件:铁矿丰富;海运便利;市场广阔;劳动力素质高等。(答出三点即可,共6分)
不利条件:煤炭缺乏(能源不足)(2分)
(3)特点:地表径流不断增加;地下径流不断减少。(2分) 原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增加,城市绿地减少;(2分)地面石化,导致地表水和雨水下渗量减少。(2分)
(4)耕地的扩展,会破坏湿地,引起旱涝灾害增多;气候变干;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答出三点即可,共6分)
本题解析:
(1)湿地面积随河流来水量及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当地及河流上游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有明显的旱雨季变化,相应的湿地面积发生变化。雨季(南半球夏季)扩大,旱季(南半球冬季)缩小。
(2)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原料、能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产业政策、生产协作与产业基础等。作为评价题要回答区位条件中的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有利条件:铁矿丰富;海运便利;市场广阔;劳动力素质高等。不利条件:煤炭缺乏(能源不足)等。
(3)表中蒸发量减少(植物蒸腾减弱,植被面积缩小)、地表径流明显增加,地下径流减少。与城区面积扩大,地面硬化,植被覆盖率下降有直接关系。特点:地表径流不断增加;地下径流不断减少。 原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增加,城市绿地减少;地面石化,导致地表水和雨水下渗量减少。
(4)玉米生产用地扩大,主要靠开垦荒地扩大种植面积,从破坏草场、湿地角度回答。耕地的扩展,会破坏湿地,引起旱涝灾害增多;气候变干;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
考点:湿地、工业区位因素、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边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完成题。
小题1: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50%。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扩大森林面积?④提高单位GDP能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