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昼夜现象 D.四季更替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小题1】由材料知,地球忘记了转动,四季少了夏秋冬,得出为公转的意义有四季的更替,则A对;如果太阳不西沉,因为地球是不透明不发光的,全球也得有一半是黑夜,一半是白天,则B错;歌词中的“关不了天窗”则指为白天,C对;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春夏秋冬的更替。
【小题2】歌词中转动的为公转,选项中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都是公转的意义,则C错。
考点:地球运动的意义
点评:读材料获取信息,分清公转和自转及各自的意义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公元前28年,曾有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中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大气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指的是发生在光球上的黑子。正确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当太阳直射B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各地昼夜等长
B.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
D.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小题2】图中表示夏至的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小题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时,南回归线上的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A.66°34 ′
B.90°
C.46°52 ′
D.43°08′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D
本题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第25题,当太阳直射B点时,表示北半球夏至日,A项我国各地都昼长夜短。错误。B项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的达一年中最大。错误。C项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正确。D项地球公转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错误。
【小题1】第26题,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即B点。
【小题1】第27题,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当地纬度23.5°S和直射点纬度23.5°N的距离),计算得43°。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地球公转靠近远日点时,醴陵一中最接近的节气是( )
A.冬至日
B.春分日
C.夏至日
D.秋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地球公转靠近远日点时,是每年的7月初,最接近的节气是夏至,即6月22日。选C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地球公转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地点中易见到极光的是
A.英国、新加坡
B.加拿大、瑞典
C.希腊、西班牙
D.印度、印度尼西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纬度较高地区容易看到极光现象。选项中加拿大和瑞典的纬度较高。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大气的热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