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十)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 ②黄梅时节家家雨 ③雨滴梧桐秋夜长 ④清风细雨湿梅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图示位置时,长江三角洲位于副热带高压脊线的西北部,此时多盛行偏南风;台湾海峡此时正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天气炎热干燥。
【小题2】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图示位置时,此时锋面大致位于25°N附近,若为6月份,锋面正在北进,江淮地区正值“黄梅时节家家雨”;若为9月份,锋面正在南退,此时为秋季,即“雨滴梧桐秋夜长”。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锋面雨带。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世界部分区域图。
材料二 下图是伊比利亚半岛河流及农业灌溉区示意图。
(1)描述伊比利亚半岛的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
(2)根据图中信息推测该半岛沿40°纬线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6分)
(3)格拉斯哥和爱丁堡分别位于大不列颠岛的东西两岸,但气候特征相似度非常高,请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地势中部(北部) 高,东部、西部(南部) 低(2分) ;河流流向。(2分)
(2)年降水量沿40°纬线由西向东减少。(2分) 原因:该半岛(属地中海气候,) 降水主要受来自大西洋的暖湿西风影响(2分) ,由于该半岛中部地势高,东西低,西部地处迎风坡,降水多,东部位于背风坡,降水少(2分) 。
(3)纬度接近;都受西风控制;地形阻挡作用弱;都位于沿海。(任答三点,得6分)
本题解析:
(1)地势特征描述要从哪里高哪里低来答题,而判断理由往往由河流的流向来判断。
(2)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要从哪里多哪里少来答题,影响年降水量的多少又要从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来分析。图中40°N沿线为地中海气候,而地中海气候降水主要受暖湿的西风影响,由西向东西风的影响越来越弱;此外该半岛地势中部高,故西部地处西风迎风坡,降水多,而东部地处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3)气候特征的主要要素为气温和降水,而影响气温和降水又要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洋流、地形等角度来分析。
考点:地势特征描述,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的描述。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图中下列各字母所在的气压带名称是:
A ;B ;
C ;D 。
(2)在气压带中,盛行上升气流的是 和 。 (填字母)。
(3)写出各风带的名称: E F
(4)属于低纬环流的是 ,属于中纬环流的是 (填数字)。
参考答案:
(1)A、极地高气压带(1分) B、副极地低气压带(1分) C、副热带高气压带 (1分) D、赤道低气压带(1分)
(2)B(2分)、D(2分)
(3)E:东北信风带 (1分) F:中纬西风带(或盛行西风带)(1分)
(4)② (1分) ①(1分)
本题解析:
(1)A位于极地地区,受热少,气流冷却下沉,形成极地高压带;B位于60°N附近,来自副热带地区的温暖的西风带和来自极地寒冷的极地东风带在此交汇形成极锋,暖气流上升而形成副极地低压带;C位于30°N附近,来自赤道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此地上空形成高空西风带,导致气流下沉,从而形成副热带高压带;D位于赤道附近,受热多,气流膨胀上升,形成赤道低压带。
(2)从上面分析可知,盛行上升气流的是B和D两地。
(3)E风带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其南北分别为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近地面形成自30°N指向赤道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带;F风带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其南北分别为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近地面形成自30°N指向60°N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带。
(4)图中①环流位于30°N和60°N之间,属于中纬环流,②环流位于30°N和赤道之间,属于低纬环流。
考点:气压带和风带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5分)读我国某区域及一月0 ℃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0℃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3分)
(2)图示区域生物资源丰富,简析其自然原因。(4分)
(3)比较R1、R2河段流速和流量的差异,并据图说明判断的理由。(8分)
参考答案:
(1)东西走向(1分);纬度(1分)和地形(秦岭)(1分)
(2)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气候条件复杂(2分);地形起伏大,垂直分异明显,
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2分)
(3)流速:R1河段流速较小(或R2河段流速较大)(2分);原因:R1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R2河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2分)
流量:R2流量较大(或R1流量较小)(2分);原因:在R1、R2间有支流汇入(或R1位于上游,R2位于下游)(2分)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经纬度及注记名称分析,0℃等温线呈东西走向。主要受纬度和地形的影响。
(2)图示区域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气候条件复杂。经过秦岭山区,地形起伏大,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所以生物资源丰富。
(3)读图,根据图例分析,R1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R2河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水流慢,泥沙沉积多,所以R1河段流速较小, R2河段流速较大。因为R1位于上游,R2位于下游,在R1、R2间有支流汇入,所以R2流量较大,R1流量较小。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垂直自然带分异规律,河流水文特征差异及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城市与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