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图为平原地区某城市的等地价线分布概况(等地价线数值从内到外依次递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信息可推知2.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火电厂,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选择厂址,最佳位置是
1.根据图中信息可推知2.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火电厂,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选择厂址,最佳位置是
A.图中等地价线弯曲方向与交通通达度有关
B.从a到d依次分布有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C.市区边界应在d线附近
D.城市主干道为环形道路
E.①地
F.②地
G.③地
H.④地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1.由图可知,等地价线弯曲方向与交通通达度有关;从a到d依次分布有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线附近为热力环流的边界线,应属于郊区;根据等地价线可以判断,城市主干道为环形—放射式道路。
2.火电厂属于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最佳位置是③地 。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除流出地的“推力”(如气候严寒、文化生活落后等)和流入地的“拉力”(如生活条件好等)外,还要受到“中间阻力”(如技能、费用、亲情等)的影响。此外,人口的流动还会受到流入地“反推力”(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的影响。据此完成问题。1.造成发达国家人口流动由城市迁往城郊(“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是2.造成我国“民工潮”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乡村地区环境优美
B.地铁和高速公路向郊区延伸
C.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城市就业机会多
E.自然条件的差异
F.人口密度的差异
G.人均寿命的差异
H.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1.导致发达国家人口由城市向郊区的“逆城市化”的推力作用主要从城市的不利条件分析。
2.经济因素是影响民工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的主要原因。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下题。
 1.以某地的四类自然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2.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1.以某地的四类自然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2.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8000
B.10000
C.6000
D.4500
E.aF.c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木桶效应”应该取决于四类自然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中最小的,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4500。
2.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大约为8亿—9亿;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大约为12亿—13亿;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大约为16亿。
考点:主要考查了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区域中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的是
A.工业区
B.住宅区
C.中心商务区
D.行政中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中心商务区白天人流量最大,而晚上,万籁俱静;昼夜人口差别最大。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巴西的城市多分布于高原上是由于
A.平原面积狭小
B.受河流的影响
C.高原气候适宜
D.受政治因素影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了地形、气候、河流、政治等要素对城市的分布,巴西的城市多分布于高原上是由于地势低的地方闷热,居住条件不利,而高原上气候适宜的缘故。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