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7-17 16:26:2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列4-5题。
 4.小题1:图中数码所对应的地质构造正确的是(?) A.①是背斜,④是地垒 B.①是地堑,③是地垒 C.②是断层,④是地堑 D.①是向斜,③是背斜
| 5.小题2:若甲、乙两地都有地下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按埋藏条件,甲处为承压水 B.甲处地下水运动可能由低处向高处渗流 C.乙处的直接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D.水量较稳定、水质较好的是乙处
参考答案: 4.小题1:D 5.小题2:D
本题解析:由图可判断:①是向斜,②是断层,③是背斜,④是断层。 按照埋藏条件,甲处为潜水,地下水运动由高处向低处渗流。乙处为承压水,水量较稳定、水质较好。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种。
参考答案:对
本题解析:受流水沉积与流水侵蚀而形成了河流 的侵蚀地貌与河流沉积地貌。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巢湖流域图。
 材料二 从2002年开始,某企业集团先后关闭上海的工厂,将化工产品生产基地从上海迁至合肥。
 (1)据材料一比较图中甲、乙两处土壤厚度的差异,并从流水作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合肥承接上海化工企业转移的区位优势。(8分) (3)近年来,安徽承接了大量由长江三角洲转移来的产业,促进了当地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这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6分)
参考答案: (1)甲处土壤层较厚(2分);原因:甲处位于河流的下游(1分),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1分),形成冲积平原(1分)。乙处土壤层较薄(2分);原因:乙处位于河流的上游(1分),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1分),形成V形谷(1分)。(10分) (2)接近能源、原料产地;拥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土地价格低;接近消费市场等。(8分) (3)为长三角提供了广阔的经济腹地;缓解了长三角资源的紧张状况和环境压力;为长三角产业升级提供了机会等(6分)
本题解析: (1)认真审题,注意题目要求“从流水作用的角度”,结合甲、乙两地所处位置分析。由图可知甲地位于东部的江淮地区,土壤层较厚;主要原因是甲处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形成冲积平原。乙处在大别山区附近,土壤层较薄;主要由于乙处位于河流上游的山区附近,地势起伏较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形成V形谷。 (2)合肥地处中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人口众多,拥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而且土地价格低;合肥承接上海化工企业,更加接近能源、原料产地;接近消费市场等。 (3)注意题干要求是“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安徽承接了大量由长江三角洲转移来的产业,可以为长三角提供广阔的经济腹地;转移后,缓解了长三角资源的紧张状况和环境压力;而且为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提供了机会等。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产业转移。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海底深度与其岩石年龄关系图,甲处的岩石类型和地形是( )
 A.喷出岩海岭 B.侵入岩海沟 C.沉积岩岛弧 D.变质岩海盆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由图形可知,海底越深岩石越古老。根据海底扩张学说,只有海岭处符合这一现象,所以该处是海岭,岩石是喷出岩。
考点:板块构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富士山顶部岩石的形成过程与图中地质作用对应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富士山是日本的一座活火山,山顶岩石属于岩浆岩,故富士山顶部岩石的形成过程应与图中①地质作用相对应。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的判读。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构成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如下图所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