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水的运动》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十)
A.① B.② C.③ D.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南昌位于我国的南部,雨季开始早,且夏季有伏旱天气,所以春季降水占比重大,夏季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对比四地,符合此特点是②。故选B。
小题2:对比四个城市,乌鲁木齐深居内陆,且有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所以降水最少,且降水的季节分配差距最小,对比四幅图,降水季节分配差距最小的是④。故选D。
小题3:②地为南昌,因雨季开始早,所以春季降水较多,所占比重较大,又因7、8月份受副高影响,降水少,形成伏旱天气,所以夏季降水所占比重较小。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的水循环环节是
A.下渗
B.蒸发
C.地下径流
D.地表径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水循环。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人类施加影响较大的环节为地表径流。“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如果该图为中纬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一般来说,G处为多雨地带,H是少雨带
B.G气压带与风带②的交替控制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C.②气流由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南半球偏转成西南风
D.H处气温低于G处
小题2:如果该图为我国东部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①环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大
B.G为海洋,H为陆地
C.环节①和④均是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
D.形成环节④的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小题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中低纬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赤道暖流
C.洋流③附近可能形成渔场
D.洋流④的主要成因是西风的驱动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环流、水循环和洋流分布及读图分析能力。
小题1:图示若为中纬大气环流,则G处空气下沉,判断为副热带高压带;H处空气上升,判断为副极地低压带;②处为中纬环流的近地面风带,为盛行西风。故D项正确。
小题2:若为我国东部的水循环,则①表示降水,G表示陆地;②表示径流;H表示海洋;③表示海洋水蒸发;④表示大气输送,即为影响我国的季风。故形成④的主要原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小题3:若为世界洋流模式的中低纬环流,根据图示的环流方向呈逆时针,判断为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则①表示暖流影响,增温增湿;②表示西风漂流;③表示寒流,其成因属于上升补偿流,可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④为南赤道暖流,其成因为受东南信风吹拂而形成。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冶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小题。
小题1:“滇池水脏冶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
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
B. 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
C. 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
D. 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
小题2: 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
A.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
B.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
C.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
D.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参考答案:
小题1:AC
小题2:BD
本题解析:
小题1:滇池湖泊内水流速度很小,为典型的静水水体,更新周期长。根据图示:滇池的流域面积小,入湖径流量小;水体总量大,但是进出水量小,湖泊水与外界水的交换极其缓慢;所以更新周期长。所以本题选择AC选项。
小题2:跨流域调水工程可以增加流域内入湖水量,增加水体自净能力;滇池流域水量增加,也可以缓解流域内的用水紧张状况。所以本题选择BD选项。
点评:本题通过滇池治理来考查水体更新和跨流域调水工程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难度较大。主要锻炼学生结合地图和图例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城市与地理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