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二)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综合分析。
小题1:图示4°C等温线向南凸出,说明此地气温比同纬度地区气温低。从4℃等温线凸出位置看,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和横断山区,地势高,气温低。
小题2:与图中四处湿地的形成主要与它们所处的地势较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形相等低些,容易积水,植被较好有关。虽然地处长江上游地区,但其形成与长江洪水泛滥无关。
小题3:湿地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节流量,控制洪水。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均匀地把径流放出,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因此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天然储水系统。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各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
B.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限
C.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
D.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2.关于各区域某些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黄色中国”----一年四季常绿
B.“金色中国”----高寒
C.“绿色中国”----一年两到三熟
D.“银色中国”----伏旱
参考答案:1、A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共15分)
(1)图示地区地震频繁,主要是处在__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2分)
(2)R河的主要补给是___________,该河流河水流量变化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根据图中资料,说出A地区降水量分布的特点有哪些?形成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4)水稻是该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R河中下游地区和高原东北部,请评价该地区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3分)
(5)该国新兴的工业部门有哪些?(至少写两个)(2分)
(6)M市正在力图打造成一个像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大城市共同的区位特征是什么?(至少答三点)(3分)
参考答案:
(1)印度洋?亚欧板块?(2分)
(2)雨水补给?原因: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湿季分明,河流流量变化随降水量变化大。(2分)
(3)降水丰富,有西南向内陆递减;(2分)原因:位于暖湿的西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1分)
(4)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纬度低,热量充足等。(3分)
(5)电子、航空航天、原子能等。(2分)
(6)都是两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经济基础雄厚;都是两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便于对外联系和交往;都是世界著名的特大城市,人力资源丰富。(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工业生产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