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关于图中四地的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角速度:乙>丙>甲>丁
B.线速度:甲>乙>丙>丁
C.角速度:乙>丙>丁>甲
D.线速度:丁>丙>乙>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地球自转角速度规律:除南北两极外,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自转线速度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四地的角速度相同,而线速度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故B项正确。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知识性试题。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为?,纬度变化的范围是?。(4分)
(2)①点与②点相比,自转线速度大的是?。(2分)
(3)地球由B位置公转到C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2分)
(4)当地球处在A位置时,孝感(
)屋顶太阳能热水器采光板与屋顶水平面的夹角是?(2分)?
(5)我国高温多雨的季节,地球位于图中?点位置。(2分)
(6)我国国庆节时,地球的位置位于图中?点之间。(2分)
A.A点和B点
B.B点和C点
C.C点和D点
D.D点和A点
参考答案:
(1)向北?0°~23°26′N?
(2)①点
(3)公转速度逐渐变慢,经远日点后,逐渐变快(快—慢—快)
(4)30°?
(5)B点?
(6)C
本题解析:
(1)由图中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可以判断,A为春分日,B为夏至日。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从赤道移动至北回归线,即0°~23°26′N。
(2)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①的纬度比②的低,自传线速度较大。
(3)B为夏至日(6月22日),C为秋分日(9月23日),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为一年中最小值,所以,公转速度逐渐变慢,经远日点后,逐渐变快(快—慢—快)。
(4)太阳能热水器采光板与屋顶水平面的夹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互余的关系,A位置太阳直射赤道,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以算出孝感(3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0°,然后可以算出太阳能热水器采光板与屋顶水平面的夹角为30°
(5)我国高温多雨的季节为夏季,时间在6月22日左右,符合的是B点。
(6)我国国庆节为10月1日,在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符合的是C点和D点之间,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现象中,由地理自转和公转共同影响的是(?)
A.当金色阳光洒满乌苏里江时,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B.厄尔尼诺现象
C.北京冬季昼长夜短
D.地方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昼夜更替以地球自转为主(每天),昼夜长短以地球公转为主,但是建立在地球自转基础上。所以北京昼长夜短地理现象是有地理公转和自主共同影响。答案:C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关于A(20°N),B(20°S)在一个回归年中,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AB永远不能相等
B.AB只有一天相等
C.AB有两天相等
D.在某一天AB同时达90°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AB位于赤道两侧,所以当太阳直射赤道,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一个回归年中太阳有两天直射赤道。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图为“三江平原水循环简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是2.图标区域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受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有
A.降水
B.地下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
E.①②④
F.②③⑤
G.①③④
H.②④⑤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①表示蒸发;②表示降水;③表示地表径流;④表示下渗;⑤表示地下径流,图中缺少水汽输送环节,选项D正确。
2.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农业生产活动扩大,会使蒸发和地表径流加大、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对于降水环节影响不大,所以选项中有②的错,选项C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