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A.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块的消亡边界 C.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D.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地球自转角速度规律:除南北两极点外,处处相等;故北京与宫城的自转角速度相等;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故北京的自转线速度小于宫城。
小题2:结合世界地图判断,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即消亡边界。
小题3:根据图示的近日点和远日点位置判断,②位于1月初;④位于7月初,则③应表示春分日,①表示秋分日,宫城地震发生于3月11日,最接近③位置。
点评:本题考点较多,但难度不大,解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①掌握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基本规律。②掌握日本的板块位置;③能利用图示的近日点、远日点位置判断二分二至日,并以此推断全年的地球公转位置。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所述的“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指的是以下哪些节气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中"分"示昼夜平分之意,一年中昼夜平分的节气有春分日和秋分日,故选AC
点评:此类试题容易,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认识各节气的特点。同时有关的知识点可能涉及到以下几点:
1、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的夹角是?
[? ]
A.23 °26′?
B.66 °34′?
C.67 °34′?
D.90°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A.昼夜的产生
B.昼夜交替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极昼和极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昼夜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从而产生昼夜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A项错误;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半球和夜半球也就不断地交替,即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B项正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的现象,加上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运动,致使除了在赤道上外,地球上各地区的昼夜长短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并且在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所以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极昼极夜都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假设黄赤交角为0°,下列气候类型不存在的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第24题,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从而引起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也引起一些地区有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如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等。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都是气压带、风带单一控制。故选A。
点评:本题组难度系数较低,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黄赤交角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受热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