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阅读所给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据专家测算,一片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材料二?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森林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上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
材料三?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切实保护它。
(1)“吞水吐雨器”说的是森林的什么功能?
(2)“吞碳吐氧机”说的是森林的什么功能?你知道森林还有哪些作用?
(3)“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会造成什么危害?
参考答案:(1)涵养水源。
(2)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吸烟除尘、美化环境、提供木材和食品等。
(3)过度采伐、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战争破坏、火灾等。全球变暖、水旱灾害增多、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物种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森林的生态环境功能。(1)“吞水”说明其涵养水源;吐雨说明其“调节局部气候”。(2)吞碳吐氧反映其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功能,即净化空气;森林在水土流失地区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在干旱地区具有防风固沙的功能;在城市具有吸烟滞尘、降低噪音、美化环境等方面的生态功能。(3)森林的减少主要是由于滥砍滥伐、毁林开荒;森林减少的危害主要从森林具有的功能角度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洪水一片,枯水几条线”是对洞庭湖现状的真实写照,据此回答(1)——(2)题。
(1)造成洞庭湖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①泥沙淤积 ②蒸发加强 ③围湖造田 ④降水减少
[? ]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2)治理洞庭湖萎缩的主要措施有
? ①长江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②洞庭湖区退耕还湖,平垸行洪
? ③洞庭湖区开挖湖泊,加大湖盆 ④长江干流修筑堤坝,加固大堤
[? ]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参考答案:(1)C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湿地的是
A.河流
B.湖泊
C.稻田
D.雪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湿地的概念。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湿地生态系统中生存着大量动植物,很多湿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表示侵蚀量在坡面上的变化(实线为坡面线,虚线为原始坡面线,灰色区域表示侵蚀量)。读图回答1~2题。

1.由图可知坡面侵蚀最严重的坡段是
[? ]
A.坡顶
B.坡面中段
C.坡麓
D.沟底
2.由图可知,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最重要的措施是
[? ]
A.保塬,平整土地
B.固沟,沟底轮作套种
C.护坡,封坡育林种草
D.宣传,建立预警机制
参考答案:1、B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图3—6和图3—7,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3—6中甲地区、丙地区共同面临的突出的生态问题是?。?两地区相比,该问题在丙地区造成的损失更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5分)
(2)图3—6中乙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障碍是?,丙地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选择填空)。(5分)
A.低湿地的治理
B.荒漠化的防治
C.酸性土壤的改良
D.盐碱地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