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阅读表1和表2,回答有关问题:(共10分)
表1: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
海拔/m
| <200
| 200—500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4800
|
人口
| 数量/万人
| 73345.1
| 19427.8
| 8647.5
| 10037.1
| 1590.8
|
比重/%
| 64.9
| 17.2
| 7.7
| 8.9
| 1.4
|
面积
| 数量/万km2
| 144.5
| 97.2
| 162.5
| 39.9
| 315.9
|
比重/%
| 15
| 10.2
| 16.9
| 25
| 32.9
|
表2 :我国人口水平分布状况
距海岸的范围(km)
| <200
| 200—500
| 500—1000
| >1000
|
人口密度(人/ km2)
| 100
| 48.8
| 35.0
| 5.2
|
(1)阅读表1,简述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3分)
(2)分析表1,从地形类型看,我国约65%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区。该地区人口密度约为?人/km2。(2分)
(3)表2反映出我国人口分布规律是?。分析其成因?(3分)
(4)综合分析表1和表2,我国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地区和?地区的趋向性。(2分)
参考答案:
(1)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①耕地资源不足;②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发展林业、牧业、采矿业和旅游业等。
(2)平原? 508
(3)规律:我国人口密度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成因:沿海地区气候较湿润,地势低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早等
(4)低平?沿海
本题解析:
(1)阅读表1,可以看出,海拔高度从200米以下到4800米,地势起伏较大,地形类型多种多样,200米以上的山区所占面积广大,山区面积广大造成我国耕地资源不足,多样的地形适合多种生物生存,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发展林业、牧业,而且山区往往矿产资源丰富,可以发展采矿业,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有利于发展旅游业等。
(2)对比分析表1中海拔高度数据和人口比例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约65%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地区,200米以下的地区主要地形类型为平原,人口数量(73345.1万人)÷面积(144.5万km2)=该地区人口密度(约为508人/ km2)。
(3)表2中数据是距海岸的距离和人口密度,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规律是距海岸远近与人口密度的关系,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密度由沿海向内陆递减,主要是沿海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充沛,地势低平,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开发历史较早等。
(4)综合分析表1和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人口有向在海拔200米以下地势低平地区和距离海岸200km范围内的沿海地区集中分布的趋向。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左图和右图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 年12 月 1 日一 2013 年 4 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左图和右图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6分)
(2)据左图和右图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10分)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10分)
参考答案:
(1)左图: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区域偏低2-4℃)(2分);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2分);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2分)。
右图: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分);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2分);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2分)。
(2)西部平原地区(2分);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2分);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2分);积雪量大(2分);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2分)。
(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2分);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2分);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2分)。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2分);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以耕作(2分);不利于作物生长。
本题解析:
(1)仔细阅读图形,根据图中图例判断:首先说明整体差异状况,再说明分布变化情况,再找准极值所在位置。如果选择左图气温距平图作答,根据图示:图中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增大;西部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如果选择右图降水距平百分率图作答,根据图示: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增大(2分);西部偏多量最大,达1-2倍。
(2)春季气温回升导致洪涝灾害严重地区主要表现为冬季降雪多,而气温低,融化少,导致地面积雪多。西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积雪量大。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判断,西部海拔低于200米,为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势低洼更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3)回答本题需要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东北地区热量低,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降水较少,主要是以旱地为主。根据气温较常年低,导致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根据降水较产量多,导致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以耕作;不利于农作物生产,影响农作物产量。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重点考查区域气候特征、自然灾害、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和地理图表的综合判读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祁连山脉的走向及其两种地理意义。
(2)根据图中信息,说出兰州的区位特点。
(3)甲、乙两地都为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决定其农.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试比较该主导区位因素的不同点。
(4)金昌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中心,分析该中心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区位优势条件。
(5)试从自然地理环境五大要素的角度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1)西北一东南走向。甘肃省与青海省的分界线;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位于河流沿岸地区;多条铁路干线的交会处。
(3)水源甲地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黄河水(河水),乙地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山地(祁连山)的冰雪融水。
(4)靠近有色金属资源(镍矿)产地;靠近能源产地(水电、煤炭、天然气等),满足有色金属冶炼工业高能耗的需要;靠近铁路线,交通运输便利等。
(5)黄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千沟万壑,地表崎岖;夏季多暴雨,对土壤的冲刷作用强;河流侵蚀。
本题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祁连山走向为西北一东南走向,山脉往往是行政区、地形区及重要地理事物的分界线。第(2)题,据图可知兰州位于黄河沿岸,有多条铁路在此交会。第(3)题,图中甲为河套平原,引黄河水灌溉;乙为河西走廊,主要靠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灌溉。第(4)题,金昌是我国重要的镍矿产地,有色金属冶炼为动力导向型工业,附近有丰富的能源,且靠近铁路线,交通便利,因而成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中心。第(5)题,结合自然环境五大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图6为我国公路区划,图7为某地“折尺”型公路。读图6、图7回答8--9题。

小题1:图7表示的公路可能位于图6中的
A.青藏高寒区
B.西南潮暖区
C.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
D.西北干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