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地理高频试题、高中地理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地球与地图 地球 地图: 地图的基本知识 等值线图 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宇宙探测 人类认识的宇宙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内力作用与地貌 大气的热状况 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 全球气压带 常见的天气系统 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大气的圈层结构 水的运动 陆地上水体 世界洋流分布 水资源利用 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要素 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自然带 自然对人类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 全球气候变化 资源对人类生存: 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自然灾害发生 人口与城市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 人口性别 城市与地理环境: 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的区位因素 地域文化 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工业生产 工业区位因素 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 交通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线路 交通运输布局 城市交通的特点 商业中心和国际贸易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工业化 区域农业生产 人类与地理环境 人地关系思想 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环境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荒漠化的防治 水土流失的治理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 世界分区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区域差异 东部季风区 国土整治 选修部分 宇宙与地球 太阳系和地月系 海洋地理 海洋和海岸带 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开发 海洋权益 旅游地理 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观的欣赏 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文化景观 文明旅游 城乡规划 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与环境 主要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防灾与减灾 环境保护 资源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问题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 环境与发展问题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3S技术综合应用 地图与遥感 综合专题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7-17 18:47:1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我国与地理有关的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A.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黄淮海平原 西北地区
B.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
C.东南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D.江淮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四川盆地

小题2:属于谚语⑤所示地区南部区域特征的有(  )
①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 ②河流众多? ③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④水热条件优越,盛产葡萄、油菜? ⑤有全国四大工业基地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③④
D.②⑤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我国是以季风气候为主的国家,在夏季,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我国夏秋季节最重要的天气系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影响着整个东南亚地区水汽输送状况;同时,西太平洋副高北侧是北上暖湿气流与中纬度南下冷气流的交绥地带,气旋和锋面系统活动频繁,常常形成大范围阴雨和暴雨天气,成为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降水带,即锋面雨带。该降水带由夏季风主导,即位于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距,并随副高作季节性移动。平均而言,每年2-5月,主要雨带位于华南沿海地区,并随着季节的转暖缓慢向北移动;6月中旬或下旬,雨带北移至长江流域,使江淮一带进入梅雨期,这种连续性的阴雨一直会持续到7月上旬末;到了7月上旬或7月中旬,雨带北移至黄河流域,而江淮地区则处于副高的控制之下,进入伏旱期。如果副高强大、持续时间长,则会出现长时间的酷热、少雨天气,造成严重干旱。副高南侧为东风带,常有东风波、热带风暴甚至台风活动。因此7月中旬以后,华南地区又一次出现了雨区;7月底至8月初,雨带北移至华北、东北一带达到一年中最北位置,如果副高稳定,江淮地区则持续高温酷暑的伏旱天气;从8月底到9月上旬开始,雨带随着北方冷空气的活跃而开始迅速南撤,华北、东北地区雨季最早结束;到了10月上旬,雨带退至江南华南地区,随后退出大陆,结束了一年为周期的雨带推移活动。清明节每年4月5日前后,“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时节降水较多,说明雨带已移动到此地,为我国华南地区、“黄梅时节家家雨”说明为梅雨季节(雨带推移到江淮地区)、“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此地种植麦子为华北地区、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昼夜温差大,大陆性强(深居内陆)为西北地区。C对。
小题2:“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说明该地为秦岭,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富,河流较多,地带性土壤为红壤(酸性、粘重、有机质含量少),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热条件好,葡萄原产地亚洲西部地区,世界上大部分葡萄园分布在北纬20~52度之间及南纬30~45度之间,绝大部分在北半球。中国葡萄多在北纬30~43度之间。温带特别是大陆性(地中海气候也较好)是葡萄生长较好地区。我这亚热带地区相对降水较多,水果水分较多糖分比重相对较少,我国四大工业基地有两个(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南方地区。D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山西省是我国能源资源大省,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化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据此完成1~2题。
小题1:.利用煤炭资源加工增值,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不包括
A.发展电力工业
B.发展化学工业
C.降低煤炭运输成本
D.发展冶金工业

小题2:.我国山西煤炭资源具有良好的开采条件是因为
A.多数煤田为深厚煤层
B.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C.埋藏较深
D.埋藏浅,适合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从题目“加工增值”,可否定“D发展冶金工业”,冶金工业是直接使用煤炭。
小题2:.从题目“良好的开采条件”可否定A、B、C。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和“我国受益于西气东输的部分上市公司简况表”,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问题。(单选)(2分)
A.水资源紧张
B.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相协调
C.交通紧张
D.木材短缺
(2)1-4地的景观变化特点主要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经度\纬度\垂直)地带性
规律(2分)
(3)输气管道尽量经过大、中城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4)进一步开发西部天然气,对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有??
??。(4分)
对输入地的影响有???。(4分)
(5)找出表格中因“西气东输”工程而受益最多的上市公司并请你分析其受益最多原因。
(4分)


参考答案:(1)B(2分)
(2)改善城市能源结构,减轻城市大气污染。(4分)?
(3)经度?(2分)
(4)有利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答出两点得4分)?
对输入地的影响是:改善当地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促进生环境的改善。(答出两点得4分)
(5)新兴铸管(2分) “西气东输”工程需要大量钢管,从而使新兴铸管生产规模扩大,收益增加。(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表: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2002年)

?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Km2)
0.31
0.21
0.10
0.02
0.07
0.05
0.10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
(kg/Km2)
4916
5872
5870
7044
6207
6175
4885
(1)比较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比较黑龙江省的人均谷物产量与江苏省的人均谷物产量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三江平原土地肥沃,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东北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小;
因为东北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纬度较高,水热条件较差;农作物生长期短,农业生产只能一年一熟(或答: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东北地区比较,纬度较低,水热条件较好,生长期较长,农业生产为一年两熟)。
(2)黑龙江省的人均谷物产量比江苏省的高;
因为东北地区人少地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人均占有粮食多
(3)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本题解析:
(1)黑龙江、吉林、辽宁位于东北地区,上海、江苏、浙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由表中数据可知,东北地区单位面积产量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纬度较高,水热条件较差;农作物生长期短,农业生产只能一年一熟(或答: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东北地区比较,纬度较低,水热条件较好,生长期较长,农业生产为一年两熟)。
(2)结合表中数据,黑龙江省的人均谷物产量与江苏省的人均谷物产量相比要高,原因是东北地区人少地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人均占有粮食多。
(3)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实行退耕还林、还沼、还湿地,对于三江平原而言,主要原因是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长江三角洲图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如今出现急剧变化,城市间快速交通网络呈现全面接轨态势,农民向城市迁移,经济一体化措施纷纷启动,以工业化为重心的社会发展进程转向工业化和城市化并行的新阶段,“3小时都市圈”逐渐形成。
材料三:加快沿江开发,是江苏省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战略选择,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实际步骤,也是深入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突破口,新一轮沿江开发必将带来江苏省经济的新一轮腾飞。
材料四:江苏省人口变化情况表

年份
总人口(万人)
每百人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家庭规模(人)
1953
3767.29
4.49
14.78
4.19
1964
4452.21
3.71
14.83
4.09
1982
6052.11
5.55
15.82
3.91
1990
6705.68
6.79
21.24
3.66
2000
7438.07
8.76
41.49
3.23
(1)材料一中所示为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的____________都市圈。制约“长三角3小时都市圈”形成的瓶颈是____________,图中上海是我国第一大港,主要港区沿____________(河流)分布。
(2)“长三角”城市带将把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1446个小城镇全部纳入自己的怀抱。这将有利于
A.充分利用基础设施
B.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C.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共同繁荣
D.改善城市环境
E.缓解老城区衰落
(3)根据材料三简评江苏沿江县市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
(4)根据材料四可看出江苏人口怎样的变化,你认为这些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长江三角洲?交通运输条件?黄浦江
(2)ABC
(3)有利条件:亚热带湿润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紧靠长江,离海较近,水运方便,铁路、公路、航空运输条件好;平原广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基础好;劳动力丰富,科技文化素质高,思想观念开放。
不利条件:矿产、能源紧缺;环境压力较大。
(4)江苏总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城镇人口比重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家庭规模有变小的趋势
江苏经济发展较快,乡镇企业较发达人,外省人口迁入较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营养状况大有改善,老年人口增多;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发展快,大量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婚育观念改变,少生优生使家庭规模变小


本题解析:
材料一中所示为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的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制约“长三角3小时都市圈”形成的瓶颈是交通运输条件,上海是我国第一大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
有利条件:亚热带湿润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紧靠长江,离海较近,水运方便,铁路、公路、航空运输条件好;平原广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基础好;劳动力丰富,科技文化素质高,思想观念开放。
不利条件:矿产、能源紧缺;环境压力较大。
江苏总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城镇人口比重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家庭规模有变小的趋势
江苏经济发展较快,乡镇企业较发达人,外省人口迁入较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营养状况大有改善,老年人口增多;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发展快,大量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婚育观念改变,少生优生使家庭规模变小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城市与地理环..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