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A.岩土颗粒越大,孔隙度越大 B.岩土颗粒越大,给水度越大 C.岩土颗粒越大,给水度越小 D.岩土颗粒越大,持水度越小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组题主要考察读图能力。1岩土的空隙度指岩土的空隙与体积与岩土体积的比,岩土空隙中的水体积在水源充足的情况下等于空隙体积,这些水在重力中用下可以流出一部分,但会在岩土中保留一部分。分别叫土壤给水和土壤持水。因此,孔隙度等于给水度与赤水度之和故选B。2 由图可知,岩土颗粒越小,孔隙度越大,A错误,岩土给水度随岩土颗粒颗粒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故B、C错误,由图知D正确。3潜水是在重力作用下可以流动的水,给水度越大,潜水越丰富,在粗砂质土壤中,给水度最大,故潜水最丰富。选答案C。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喀斯特地貌可以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石林、峰林、石芽、峰丛、孤峰、溶蚀洼地等,①②③都是地面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暗河、石钟乳、石笋、石柱,在淀积的作用下形成的,图中④。
小题1:石钟乳、石笋、石柱,在淀积的作用下形成的,由上题可知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生物的光合作用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
A、整体功能
B、平衡功能
C、调节功能
D、生产功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我国某山1月和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题。
1.下列四地中,年温差最小的是2.关于该山气温垂直分布的正确说法是
A.甲
B.乙
C.丙
D.丁
E.该山最可能位于15°N附近
F.1月份在380米以下呈现逆温现象
G.7月气温递减率低处比高处大
H.该山山顶有永久积雪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到秦岭—淮河一线为我国冬季0 ℃等温线所在地,根据第一幅图可知该山的山麓冬季气温为0 ℃,根据1月和7月平均气温的差值,可以判断年温差最小的是甲地,故选A项。
2.该山海拔为1 200米左右。该山的不同高度,1月和7月的气温递减率是不一样的,且1月份大约在380米以下的地方出现了随着高度增加气温上升的现象,即逆温现象;7月份山顶的气温大于0 ℃,不可能有终年积雪。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明确气温年较差的含义,另外本题也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图中,A是绿色植物,据此回答题。
1.图示内容造成的结果有
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③改变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④把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2.图示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E.调节功能
F.平衡功能
G.整体功能
H.生产功能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有图示内容可知: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③改变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④把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故本小题选D。
2.图示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绿色植物的作用。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它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题难度:困难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地球运动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