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多样性 D.层次性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小题1:根据图示的因果关系,判断①②的生产环节。
小题2:①②之间的关系反映自然环境的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影响其他要素的变化,即整体性特征。
小题3:改变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环境友好的突出特点,读“2012年中国省级行政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 完成下列问题。1.关于我国省级行政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省际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我国东南沿海低碳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吉林高于河北
B.山西高于河南
C.青海高于甘肃
D.安徽高于湖南
E.产业结构轻型化
F.劳动力资源丰富
G.森林覆盖度较高
H.离国际市场较近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例可以得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吉林和河北一样,A错;山西北部比河南高,南部比河南低,B错;安徽低于湖南,D错;C对。
2.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环境友好,必须能耗低、污染少、排放少才可以,从产业结构上说轻工业比重工业能耗小、排放少,我国东南沿海矿产资源较少,能较好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水平,A对;劳动力、离国际市场较近与之没有多大关系,BD错,森林覆盖率是吸收污染物不是排放减少,C错。
考点: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图3所示地区为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小题1:黄河上游河段实施梯级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A.调节水量的季节变化,改善航运条件
B.促进周边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
C.下游流量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D.库区两岸冲刷力明显增强,不利水土保持
小题2:图中A地区在农业发展中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环境问题。
小题1:由于黄河上游河段水库大量蓄水,导致中下游水量减少,常出现黄河下游的断流。
小题2:土壤盐碱化形成的自然原因是气候较干旱,蒸发旺盛,而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灌溉。故选C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世界博览会将在下图区域内举行,其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回答1~2题。
1、世博会选址于上海卢浦大桥与南浦大桥之间滨水区的有利条件是①紧靠黄浦江,大型货轮进出方便 ②附近农业用地较多,征地成本较低③显现上海城市特色,展示黄浦江畔新风貌④紧靠钢铁厂,便于世博会场馆建设就地取材⑤毗邻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便于世博会的资金筹集⑥临近中心城区,便于世博会场馆的后续利用
[? ]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
2、和谐城市是2010年世博会主题的精髓。在下列城市发展措施中,能较好地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是
[? ]
A、兴建交通设施,保证车流畅通
B、保护湿地,增加绿地,减少废物排放
C、兴建高楼大厦,保证人有所居
D、发展现代制造业,增加社会物质财富
参考答案:1、D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09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两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纷纷提出《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议案。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促使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主要原因是( )
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和熏陶深刻而又长久
B.很多地区资源严重短缺,工农业经济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C.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社会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
D.人口基数过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小题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下列生产活动符合循环经济的是( )
A.秸秆焚烧还田
B.矿渣生产水泥
C.垃圾转移国外
D.污水灌溉农田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
小题1: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资源和环境问题非常突出,致使我国发展经济面临巨大的压力,所以我国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循环经济。
小题2:循环经济是低消耗、低排放、高增长型经济模式。故矿渣生产水泥即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故符合循环经济。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大气的热状况与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