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四)
A.5时 B.7时 C.17时 D.19时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是夏季,地球上昼长时间由南向北增加(不包括极昼、极夜区)。读图,根据影子的朝向和影长分析,甲地影子朝北,说明位于北半球,正午时影长等于0,说明位于北回归线上。乙影子朝南,说明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丙影子朝北,且正午时影子也朝北,说明在北回归线以北。所以三地的白昼由长到短的顺序是丙、甲、乙。C对。 A 、B、D错。
小题2:读图,乙地没得影长最短时,北京时间是0时,丙地影长最短时,北京时间是17时。即丙地12点时,北京时间是17时,北京时间若是0时,则丙地为19时,此时乙地影长最短,D对。A、B、C错。
小题3:读图,甲地正午12点时,北京时间是13点,所以甲地经度为105°E,结合前面分析,甲地位于我国的云南境内。诗句中洞庭湖位于湖南,A错。西湖位于浙江,B错。天涯海角是海南省,D错。滇池、洱海属于云南,C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5月1 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5月1日,位于3月21日—6月22日之间,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逐渐向北移。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利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置来判断全年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该图是某地6月22日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示意图(不考虑海拔因素)。读图回答问题。1.该地的地理坐标是2.Q点(与纵轴的交点)的数值可能为3.下图中正确反映该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是
A.0°,60°W
B.90°N,60°E
C.90°S,120°E
D.23°26′N,180°
E.55°23′
F.70°58′
G.66°34′
H.63°46′
I.①
G.②
③
④
参考答案:1. A
2. C
3. A
本题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昼长时间12小时,所以纬度位于赤道上;北京时间18时日出,当地时间6时,所以经度是60?W。
2.6月22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是66°34′。选择C项。
3.赤道上一年有二次太阳直射的机会。所以符合的是A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表示1月初赤道上的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3月21日这一天,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点可能是
A.②③?
B.③④ ?
C.②③④?
D.③④⑤
小题3:图中⑤表示的可能是
A.12月22日北极点?
B.6月22日北极圈
C.12月22日南极点?
D.12月22日南极圈
小题4:图中P表示北京某日情况,则此季节北京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大风沙暴
B.午后暴雨 ?
C.春旱?
D.寒潮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B
本题解析:
小题1: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白昼时间为12小时,1月份,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约为66°,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3月21日,全球昼夜等长,全球的白昼时间为12小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高度小于66°34′。②地太阳高度约为67°,所以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点可能是③和④。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图中⑤点位于极昼,太阳高度约为23°,所以可能为12月22日的南极点。极圈出现极昼,正午太阳高度约为47°。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4:北京此日白昼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大,为夏季,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午后暴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一艘沿30°S航行的科考船上,某船员记录太阳上中天(地方时12点)的时间,某两日的数据如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船航行的海域及方向为
A.印度洋向东
B.印度洋向西
C.太平洋向东
D.太平洋向西
小题2:在此期间,该船航行的距离约为
A.416千米
B.720千米
C.832千米
D.1440千米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船沿30°S航行,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太阳上中天时间,当北京时间16:00时,某地正午12:00。利用时间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10月1日,船所在经度是60°E。同理计算出10月2日该船所在经度67.5°E。所以该船位于印度洋,向东航行,A对。B、C、D错。
小题2:在此期间,船沿30°S向东航行7.5°,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出这段纬线长度。L=110×7.5×cos30°≈720千米,B对。A、C、D错。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农业生产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