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A.生产成本较高 B.棉花质量较差 C.棉花播种面积下降 D.棉花平均单产下降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可以看出,11年各月的进口量均比10年高,进口量并未下降,A错。读图中数据,三个月是一个季度,计算一下第一、第二、第三季度各自的进口量,可知,第三季度进口量最少,B错。2011年5月,进口量20万吨,进价1800美元/吨,进口额约36000美元。2010年5月进口量15万吨,进价约1250美元/吨,进口额约17750美元,所以C对。同理可计算出D错。
小题2:随着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不断培育出优良的棉花品种,提高棉花的种植技术,施肥、嗑药等方面投入的资金、劳动明显减少了,加上我国对农民的补贴政策,生产成本不可能提高。所以选项A对。但是由于气候等自然原因,可能导致棉花质量较差,一个地区常期重复种植一种作物,可能导致单产下降,这些都会影响棉农的种棉积极性,导致种植面积下降,所以B、C、D错。
小题3:从图中棉花进口量和进口价格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棉花的需求市场很大,必须积极发展棉花生产,同时也要提高纺织业的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纺织品品牌,所以①、②、④对。压缩纺织行业生产,会影响经济的增长速度,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③错。所以B对。A、C、D错。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家住上海的王小华利用暑假期间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的浏览线路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题:
四条浏览线路中,能得到图示地形剖面草图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下图为某地区山河分布图,图中格利特峰海拔2472米,是该地区的最高峰, 左上角的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6分)
(1)简述该区域旅游资源?(3分)
(2)分析 B山脉东、西两侧的河流,水系特征的差异?(6分)
(3)评析A、B所在国家的基本实体。?(5分)
(4)说明此时该区域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判断的理由。(2分)
参考答案:
(1) 滨海旅游、峡湾风光、冰雪景观等(3分)
(2) ①流域面积东大西小;②河流长度东长西短;③河床比降(坡度)东缓西陡。(6分)
(3)国土面积小,海岸线长;人口数量少,人口素质高;森林资源和水能丰富。(5分)
(4) 昼夜等长?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 (晨线与东经2°重合)(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关于我国地形对环境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势西高东低,使来自海洋的水汽能深入到大陆内部
B.地势阶梯分界处附近的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C.地形多种多样,为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D.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多种作物的生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山区面积广大,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我国山区多、平原少,因而耕地资源不足。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海峡西岸经济区示意图”(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核心省区简称是?,请从气候、地形、河流三方面归纳其区域特特征。?、?、
?。(4分)
(2)从空间位置的角度看,①、②城市发展交通运输的有利条件是?。(1分)
(3)③、④是河流中上游的湿地,其主要的生态价值有?、
?。(2分)
(4)试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有利条件。(3分)
参考答案:
(1)闽(1分)?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1分);?
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1分);河流短小、湍急(1分)
(2)沿河沿海,交通便利(1分)
(3)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降解污染、保持生物多样性(任答两点得2分)
(4)北靠长三角,南接珠三角,东连台湾,地理位置优越;政策优惠;水陆交通便利;森林、矿产、旅游等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等(任答3点得3分)
本题解析:第(1)题“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核心省是福建省,其简称是闽;福建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从左图中河流的流向,长度,及流速,去归纳地形、河流特征。第(2)题①、②城市位于河流的入海口位置,水运便利。第(3)题③、④是河流中上游的湿地主要是湖泊,其生态价值是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降解污染、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第(4)题从地理位置看,“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靠长三角,南接珠三角,东连台湾,有很大的优越性;临台湾海峡,有铁路公路,水陆交通便利;图示有森林资源、多种矿产资源、临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台湾,市场广阔,并且有政府的优惠政策。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自然特征的描述,发展交通的有利条件,湿地生态作用及经济区的区位优势,综合性强,考查范围广,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福建的自然特征,理解湿地的生态功能,掌握分析区位优势的思路。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人口增长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