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7-27 20:57:5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我国与地理有关的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A.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黄淮海平原 西北地区 B.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 C.东南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D.江淮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四川盆地
| 小题2:属于谚语⑤所示地区南部区域特征的有( ) ①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 ②河流众多? ③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④水热条件优越,盛产葡萄、油菜? ⑤有全国四大工业基地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③④ D.②⑤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我国是以季风气候为主的国家,在夏季,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我国夏秋季节最重要的天气系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影响着整个东南亚地区水汽输送状况;同时,西太平洋副高北侧是北上暖湿气流与中纬度南下冷气流的交绥地带,气旋和锋面系统活动频繁,常常形成大范围阴雨和暴雨天气,成为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降水带,即锋面雨带。该降水带由夏季风主导,即位于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距,并随副高作季节性移动。平均而言,每年2-5月,主要雨带位于华南沿海地区,并随着季节的转暖缓慢向北移动;6月中旬或下旬,雨带北移至长江流域,使江淮一带进入梅雨期,这种连续性的阴雨一直会持续到7月上旬末;到了7月上旬或7月中旬,雨带北移至黄河流域,而江淮地区则处于副高的控制之下,进入伏旱期。如果副高强大、持续时间长,则会出现长时间的酷热、少雨天气,造成严重干旱。副高南侧为东风带,常有东风波、热带风暴甚至台风活动。因此7月中旬以后,华南地区又一次出现了雨区;7月底至8月初,雨带北移至华北、东北一带达到一年中最北位置,如果副高稳定,江淮地区则持续高温酷暑的伏旱天气;从8月底到9月上旬开始,雨带随着北方冷空气的活跃而开始迅速南撤,华北、东北地区雨季最早结束;到了10月上旬,雨带退至江南华南地区,随后退出大陆,结束了一年为周期的雨带推移活动。清明节每年4月5日前后,“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时节降水较多,说明雨带已移动到此地,为我国华南地区、“黄梅时节家家雨”说明为梅雨季节(雨带推移到江淮地区)、“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此地种植麦子为华北地区、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昼夜温差大,大陆性强(深居内陆)为西北地区。C对。 小题2:“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说明该地为秦岭,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富,河流较多,地带性土壤为红壤(酸性、粘重、有机质含量少),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热条件好,葡萄原产地亚洲西部地区,世界上大部分葡萄园分布在北纬20~52度之间及南纬30~45度之间,绝大部分在北半球。中国葡萄多在北纬30~43度之间。温带特别是大陆性(地中海气候也较好)是葡萄生长较好地区。我这亚热带地区相对降水较多,水果水分较多糖分比重相对较少,我国四大工业基地有两个(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南方地区。D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如图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1~3题。
 1.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2.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 ]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 北移动 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3.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 ] A.第二产业向东南 B.第二产业向东北 C.第一产业向东南 D.第三产业向东南
参考答案:1.B 2.C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 读“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图A)和“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回答1—2题。
 1、图A中,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路径①的地区是 [?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 D、闽南地区 2、图B中,C是指 [? ] A、制造和研发环节 B、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 C、加工和组装环节 D、市场和运输环节
参考答案:1、C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题。
 根据图上反映的信息,判断该地区位于(?) A.东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征。该区域包含经度位于95°E-96°E,纬度36°N-36.5°N,图示区域有河流,耕地,草地和稀疏灌木等。所以根据经纬度位置和地表形态可以确定这里是青藏高原。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12年7月24日,我国最南端的地级市——三沙市(约16°50′N,ll2°20′E)在永兴岛正式成立,下辖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据此回答题。 小题1:三沙市成立时 A.三沙市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北京市 B.去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 C.三沙市白昼时间长于广州市 D.地中海沿岸水循环活跃
|
小题2:三沙市管辖区域的珊瑚礁地貌景观非常典型,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海浪侵蚀
B.流水堆积
C.生物堆积
D.生物风化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三沙市成立时为7月24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结合三沙市(约16°50′N,ll2°20′E)和北京(约40°N)的纬度位置判断,其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北京,A正确;去南极考察应在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B错误;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越往北昼越长,C错误;此时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D错误。
小题2:珊瑚礁地貌属于生物遗体的沉积而形成的地貌景观。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抓住三沙市的地理位置,并结合该市成立时的太阳直射点位置,从而判断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和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特征等内容,注意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