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题《水的运动》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十)
A.纬度高,太阳辐射弱,气温低 B.地势高,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C.地势高,大气的反射作用强,气温低 D.降水量大,云层的反射作用强,气温低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河流。
小题1:据题意可知径流系数是径流深度和降水量之比,通过计算可得出雅鲁藏布江的径流系数最高。
小题2:与其他四条河流相比,雅鲁藏布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的保温作用差,蒸发作用弱。
小题3:雅鲁藏布江发源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地区,落差大。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分别表示四个海域的洋流分布(实线箭头为暖流,虚线箭头为寒流),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北半球中低纬的洋流是按顺时针方向流动,所以①是对的;南半球中低纬是按顺时针,但②的寒暖流画反了,所以错误;北北球中高纬是按逆时针流动,所以③是正确的;南半球中高纬受极地东风的影响,是按顺时针方向流动,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洋流的有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三江平原水循环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水循环的环节),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关于三江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东欧平原的形成原因不同
B.扩大耕地面积、大力发展商品农业是当地农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C.冻土层广布是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D.人均耕地面积大但机械化水平低
【小题2】在三江平原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的过程中:
A.①在增大
B.②在增大
C.③季节变化增大
D.④在增大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三江平原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东欧平原为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侵蚀平原。A正确。保护湿地,恢复生态,保护生态环境,是三江平原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因此保护和维持黑土肥力,提高单产和农产品品质是当地农业的发展方向,B错。因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热量是农业发展的障碍,C错。该地以国营农场经营为主,机械化水平高,D错。
【小题2】在此过程中大面积湿地被开发为耕地,湿地面积减小,湿地对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表现为蒸发与蒸腾(环节1)减弱,降水(环节2)影响不大,地表径流(环节3)增大、季节变化增大,地表水下渗(环节4)减弱。C正确。
考点:三江平原农业生产、水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0分)根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约2万,面积为500平方公里,以农业为主,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区域最高海拔为1428米。
(1)试比较甲乙两河岸水文特征的不同点及原因。(6分)
(2)试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若乙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甲河流比乙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
原因:甲河流流经林区和湖泊,流经城镇少,人类的破坏小,水土保持和调蓄能力强。
(2)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
本题解析:
(1)河流水文特征可从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回答,本小题中提供的甲、乙两河的主要信息是甲和位于林区、而乙河位于种植区,因此两河流域的主要区别表现在植被覆盖状况方面,这一因素主要影响到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和含沙量大小。
(2)组成地理环境的气候、水文、地形、土壤、植被等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一要素改变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的改变。图中乙河径流量减少,将对河流和地下水的水文特征、土壤、生物、地貌等因素产生影响。
考点:水文特征、地理环境整体性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据此回答题。
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塔里木盆地位于内陆干旱地区,水源不足是制约该地区的人类活动的主导因素,故是影响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况,并结合影响城市和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区位条件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防灾与减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