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A.6时 B.8时 C.18时 D.20时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广州出现“头上有烈日,脚下无人影”的有趣景象。据此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头上有烈日,脚下无人影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现象,是太阳直射造成的。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的最长。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3: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某日我国两地昼长示意图,完成8~10题。
小题1:若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位于乙的(?)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小题2:若乙地日出时刻是北京时间8:00,则该地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华北平原
小题3:图示季节,下列现象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A.太阳直射点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C.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
D.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意义的综合运用。根据我国两地的昼长均小于12小时,判断此时为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小题1:根据甲地昼长较乙地长,判断甲地位于乙地的南方(可画出东半年的晨线分布)。又由于越往北昼越短,即日出越晚。而此时甲乙两地同时日出,说明偏北地乙地位于东侧。则甲地位于乙地的西侧。
小题1:结合乙地昼长10小时,可计算乙地正午时刻(当地12时)为北京时间的13:00。则说明当地时间较北京时间晚1小时,经度偏西15°,为105°E。四地中105°E经线经过的只有四川盆地。
小题1: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冬季。A项,太阳直射点的方向不能确定。可能向北移。B项冬季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但公转速度如何变化不能确定,可能加快。C项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范围如何变化也不能确定,可能扩大。D项,北印度洋受南亚冬季东北风影响形成逆时针的季风洋流。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下图为北半球三地夏半年某日的太阳高度日变化过程(h是已知数),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A地的地理纬度是?(1分)?
(2)这一天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为?(1分)?
(3)C表示的地方时是?(1分)? °
(4)这一天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是??(1分)?
参考答案:
(1)90°N (1分)?
(2)2h(1分)
(3)12时
(4)(90-h)°N——90°N?或者 北纬(90-h)°及其以北地区(1分)
本题解析:
(1)A地的太阳高度从0:00点到24:00都没有变化都为h,只有北极点在北半球夏半年时,太阳高度一天不变,其太阳高度刚好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因为b是已知数,从图中刻度可以看出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刚好是A地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倍,因此为2b。
(3)图中横坐标表示太阳高度,纵坐标表示地方时,而C对应的纵坐标,正好是12时。
(4)同半球刚出现极昼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互余,刚出现极昼的纬度为(90-h)°,所以这一天极昼的范围为:(90-h)°—90°。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若黄赤交角缩小为零,则地球上?(?)
A.北极点永远是极昼
B.没有昼夜交替
C.没有四季变化
D.不存在地方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若黄赤交角缩小为零,则太阳永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没有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也就没有了四季更替。选C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中国区域差异》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