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人口数量增多
B.生态环境改善
C.社会经济发展
D.用地规模扩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属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是韩国首尔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江南区是首尔最繁华的商业区,下列不适合设置在该商业区的是2.清溪川是首尔市中心的一条河流,曾被填埋近半个世纪。2005年复原成为市中心一个观光、休憩地点,其主要功能有
①为城区提供水源?②缓解陆路交通压力
③恢复湿地功能?④汛期排泄城市积水
A.跨国集团总部
B.高级时装销售商场
C.著名金融投资公司
D.大型仓储型超市
E.①②
F.①③
G.③④
H.②④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江南区是首尔最繁华的商业区,地租贵,不适合需要廉价地租的大型仓储型超市布局。故选D。
2.①经过主城区,且位于水系下游段的河流不适合作为水源地;②观光、休憩性河流基本没有航运能力;③河流就是湿地的一部分;④河流均有排泄功能。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商业选址与河流的作用。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读“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A—E反映的现象是2.产生字母E—F现象的原因不是
A.城市化
B.滞后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差别拉大
E.城市环境污染
F.城市交通拥挤
G.城市房租昂贵
H.城乡差别拉大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1.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化现象。第23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是城市化过程的标志。
2.第24题,E—F现象表示逆城市化过程,形成原因有:一是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城市地价高,环境污染严重,而郊区环境优美。二是由于乡村和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展速度超过了同时期的发达国家
B.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以往的最高速度还快
C.城市人口的比重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
D.大城市发展慢,中小城市发展迅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起步晚,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低。大城市发展快,拉丁美洲美洲的墨西哥、布宜若斯艾利斯水平高。所以,D是错误的。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以下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符合河水运起点、两河交汇处,河口顺序的是
A.上海—赣州—武汉
B.赣州—重庆—广州
C.宜宾—重庆—天津
D.天津—广州—重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卷分析:上海、广州、天津位于河流入海口;赣州位于河流水运的起点;武汉、宜宾、重庆位于河流交汇处。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区位特征。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能掌握主要城市的区位特征,可结合地图分析,本题还可结合河流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作用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