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读该图,四图等高距相等,回答问题:
1.四幅图中坡度最陡的是2.关于四图的描述正确的是3.若把四图反映地区用同一比例尺绘图,则图幅面积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4.四图中不可能有河流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E.四幅图的地势均为东北高西南低
F.反映的区域面积甲图最大
G.反映实际地形最详细的是丁
H.甲图的比例尺是丙图的3倍
I.甲乙丙丁
G.丙甲乙丁
丁乙甲丙
丙丁甲乙
甲丙
乙丁
甲乙丙丁
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1. D
2. C
3. B
4.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等高距一致,故水平实际距离越短,则坡度越陡,而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距离越小,故坡度最陡的是比例尺最大的丁图。
2.等高线的海拔高度不确定,故不能确定地势高低,A错误;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故丙图的比例尺最小,表示的区域面积应最大,B错误。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地形应最详细,故丁图的比例尺最大,故表示的实际地形最详细,C正确。
3.比例尺越小,则实际图幅面积越大,故根据四图的比例尺判断实际图幅面积由大到小为丙甲乙丁;而若取比例尺一致,则实际面积越大,图幅面积越大,故选B项。
4.图示等高线的海拔高度未知,故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不能确定,故不能确定局部地形,而不能确定河流的分布。故选D项。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掌握比例尺大小对实际图幅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我国某区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的 积温”图,完成问题
1.从图中信息判断,该区域的地势特点是2.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水热条件最好的是
A.东高西低
B.西北高,东南低
C.北高南低
D.南北高,中间低
E.①
F.②
G.③
H.④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等值线的综合分析。
1.根据图示的河流流向和降水量的分布判断,该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图示④位于雅鲁藏布江的南侧,迎受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水汽,且地势较低,故水热条件最好。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1.若图中曲线为等高线,L为河流,则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箭头和河流流向分别是2.若图中曲线为等压线,L为槽线,则图中a线数值和L线锋面性质分别是
A.①;向西
B.②; 向南
C.③;向西
D.④; 向北
E.998;暖锋
F.1000;冷锋
G.1002;暖锋
H.1004;冷锋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
1.图示L为河流,故等高线为河谷,“凸高为低”判断a海拔较1000M高,故水流方向垂直于等高线,由高处流向低处。故①正确;流向判断时注意指向标。
2.根据L为槽线,说明中心为低压,故a气压值大于1000,根据锋面气旋的形成原理画图,若在南半球,则气旋周围呈顺时针辐合,故L处形成暖锋;若在北半球,则气旋周围呈逆时针辐合,故L处形成暖锋;故选C项。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2010年11月11日-12日,代表全球最重要的国家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韩国首尔聚会,举行第五次首脑峰会。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b为朝鲜半岛某地的人口密度图,若将其中图A放大成图B,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则图B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有:①比例尺变为1:500000;②每点代表2000人;③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④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人。以上说法正确的有2.图a中可能遭受全球变暖的危害最严重的海岸是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E.甲
F.乙
G.丙
H.丁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图A的比例尺为1厘米表示10KM,即1:1000000;由图A放大成图B,即比例尺扩大一倍,比例尺为1:1000000*2=1:500000,①正确,每点表示的人口数量不变,②错误;图示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缩小一半,即1厘米表示5千米,③错误;人口密度不变,④正确。故选B。
2.结合图示的河流流向判断,该半岛地势东高西低,故丁位于河口地区,地势最低,故可能受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地图和全球变暖的影响。
点评:本题以朝鲜半岛某地的人口密度图为背景考查地球地图和地形的判断,难度较小。解答时注意比例尺的解读及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势高低,人口密度与比例尺大小无关。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计算方法:
如果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那么原比例×n。
如果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那么原比例×(n+1)。
如果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那么原比例×1/n。
如果将原比例尺缩小1/n;那么原比例×(1-1/n)。
比例尺缩放后,原面积之比会变为缩放倍数的平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示意了世界某区域的经、纬线分布状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地较②地的地方时2.图中①、②两地所在的时区是3.下图为一条自西向东流经①处的河流,河中有一处自然形成的沙洲。该沙洲最可能位于

A.早6分钟
B.晚6分钟
C.早24分钟
D.晚24分钟
E.①在西三区,②在西四区
F.①在东三区,②在东四区
G.①、②两地都在东三区
H.①、②两地都在东四区
I.a处
G.b处
c处
d处
参考答案:1. D
2. C
3. A
本题解析:试题解析:
1.由于地球的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相差15°经度差1小时,相差1°差4分钟,图中看出①在②的西边,经度相差6°。故①晚24分钟。
2.时区号=经度/15°=商……余数(余数小于7.5,取商,余数大于7.5,商+1。)推算①②同在东三区。
3.地转偏向力规律——南左北右,赤道不偏。①在北半球,且河流自西向东,故河水偏向运动方向的右即南方,对右边的侵蚀作用大,而左侧以堆积为主,故河州位于a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