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7-31 18:19:5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19—20题。
? 小题1:图中有“三大火炉”之称的正确组合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小题2:关于图示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A、B两地纬度相近,冬季气温较高的是B地 B.A省有著名的湖泊鄱阳湖,湖边有旅游景点岳阳楼 C.③城市南部有避暑胜地庐山,为断块山地 D.D所在平原为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28分)近年来北极地区越来越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地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6)题。 材料一 北极地区图
 材料二 2011年10月,俄罗斯宣布将在北极建一座可容纳5000人居住,具有人工气候和完整生命支持系统的现代化冰城“乌姆卡”。 材料三 2010年8月,在破冰船护送下,装载7万吨液化天然气的油轮从摩尔曼斯克通过北冰洋航线到达中国宁波;2010年10月,另一艘俄罗斯货船从摩尔曼斯克装载矿石,第一次在没有破冰船护卫的情况下经北冰洋航线到达上海,并载货返回。 (1)中国黄河站位于北京的 方,黄河站日影最短时,北京时间是??时12分16秒。(4分) (2)A处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该地区植被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植被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4分) (3)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图中阴影部分面积 ,图中B自然带分布将向 移。(4分) (4)C国目前广泛利用的新能源是 ,原因是该国地处亚欧板块与 ? 板块张裂处。(4分) (5)冰城“乌姆卡”建设面临自然环境方面的困难有 ?、? ? 和 。(6分) (6)简述北冰洋航线的重要经济意义。(6分)
参考答案:(1)西北? 19(4分) (2)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4分) (3)扩大?北(或高纬)(4分) (4)地热(能) 美洲(4分) (5)气候寒冷?风力大?极夜时间长(6分) (6)(6分)①大大缩短北太平洋沿岸和北大西洋沿岸之间的航程,节省运输费用和时间;②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③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本题解析:该题以北极地区图为材料背景,考查北极及其周边地区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北冰洋航线的意义,另外还考查方向和地方时知识,材料信息量大,综合性强。此题要求学生有较高空间定位能力、运用地理基本原理规律、知识迁移的能力。 (1)根据图中黄河站的坐标,可知中国黄河站位于北京的西北方,黄河站日影最短时,即为该地(东1区)正午12时,而此时北京时间(东8区)是19时12分16秒。 (2)根据经纬网空间定位,可知A处位于沿海挪威沿海地区,虽然纬度较高,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因而该地区植被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植被类型不同。(3)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图中阴影部分(北冰洋海域)面积扩大,图中B自然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将向北移。 (4)根据图中轮廓和经纬网可知C国是位于大西洋中的冰岛,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因而地热资源丰富,目前广泛利用的新能源是地热能。 (5)“乌姆卡”靠近北极地区,冰城建设面临自然环境方面的困难主要从气温、风、极夜等方面来考虑。 (6)北冰洋航线的重要经济意义主要结合图中线路,北冰洋航线开通将大大缩短北太平洋沿岸和北大西洋沿岸之间的距离,这将促进航线两端和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图甲为我国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归纳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判断A地与B地年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简述C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 (3)C地某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对农村秸秆的利用方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图乙。 请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4)D地是我国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请依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结合下图,描述该地荒漠化的演变过程。

参考答案: (1)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A地降水量大。 原因:A地距海更近,受海洋的影响更大;地处山地迎风坡(或者B地距海远,受海洋的影响小;地处山地背风坡)。 (2)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粮食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 有利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大;黑土肥沃等。 (3)不合理。 秸秆燃烧、自然腐烂比重较大,资源浪费严重且污染环境;秸秆作饲料、肥料比重较小,会使土壤有机肥力降低。 (4)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增加,农作侵入牧区,过度开垦使得草地变成旱地;草场面积缩小,导致牧场进一步超载,并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荒漠化进一步加剧;农作区需要较多劳动力,又会造成新一轮的过度垦牧。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下面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高9分)
 (1)H 地形区内如将当地宜农坡地变为梯田,可为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是(2分) (2)A、B两地所在区域面积最大的地形是?(1分)。 (3)“一年无四季”,“一天见四季”说明了D地区怎样的气候特征(2分) (4)流经F、G两段的河流在该段附近水量减少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1)既利于保持水土又增加农业用地(2)丘陵 (3)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4)河流主要流经干旱区,降水少,且没有支流流入 沿岸城市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1)结合图示的省区轮廓和河流轮廓判断,H位于黄土高原,由于人口稠密,长期的过度开垦等不合理人类活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故通过缓坡建梯田,既保持水土,又扩大耕地面积。(2)图示AB为湖南省和江西省,主要的地形区为东南丘陵。(3)D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故终年气温较低,气温年较差小;但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故昼夜温差大。(4)图示FG为黄河沿岸的重要灌溉农业区,由于流经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大,且工农业用水量大,导致水量不断减少。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下图为某学校GIS地理小组根据有关统计资料绘制的“中国工作机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说出工作机会最多的省区的分布特点,指出其主要原因。(4分) (2)地处西北边陲的新疆,近年来工作机会显著增加。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3)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致力于产业转型升级。当地工作机会将发生怎样的结构性变化?(4分)
参考答案: (1)特点: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原因: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4分) (2)西部大开发政策;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边境贸易日益活跃,促进了经济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3)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工业的工作机会减少;高新技术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工作机会增加。(4分)
本题解析: (1)这是一道读图描述题,根据图例可以判断出工作机会最多的省区,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各行业发展快,服务业完善,就业机会多。 (2)新疆位于我国西部内陆,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土地和矿产资源得到开发,各项基础设施要进行规划建设,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边境贸易日益活跃,促进了经济发展。 (3)珠江三角洲最初发展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工业,随着产业的升级,这类工业将逐渐转移出去,该类工业的工作机会减少,对劳动力体力要求下降。产业升级后,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所以对技术、知识的要求提高。从事高新技术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工作机会增加。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