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题《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十)
①农业技术的进步?②交通和城市发展?③花卉经济效益更高?④粮食需求量增大,价格上涨 ⑤劳动力价格降低?⑥政策扶持?⑦地价上涨 A.①②④⑤⑦ B.①②③⑥⑦ C.①③④⑤⑦ D.②③⑤⑥⑦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是某种作物在我国的栽培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和读图分析能力。
小题1:从分布情况来看,该作物主要分布在低纬地区。一般情况下,纬度高,获得的 太阳辐射能少,因此热量成为该作物分布区向高纬度地区扩展的限制性因素。
小题2:①区域为四川盆地,受周围高大山地的阻挡,寒潮等自然灾害对本区域的影响 较小。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呈下降趋势,下列叙述与其关系不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的占用
B.农业结构的调整
C.劳动力价格上涨
D.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
小题2: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水源、土壤
B.劳动力、技术
C.气候、地形
D.市场、交通
小题3:下列地区,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A.②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发展节水农业
B.③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C.④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①地区位于东北平原,③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由于近年来,长江流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而导致了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且劳动力成本上升,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故使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
小题2: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各种农业生产基地的分布既有南北方向上的差异,又有东西方向上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向上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而造成东西方向上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小题3:②地区位于黄淮海平原,土壤盐碱化严重,耕地集中,需水量大,但年均降水量小于800?mm,故A项正确;大棚农业主要分布在气温条件较差的地区,而③地区水热充充足,故B项错误;④地区属于热带,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应注意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而不是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故C项错误;⑥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当地生态环境脆弱,增加牲畜数量会加重当地的生态问题,故D项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对于我国区域农业生产的比较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能结合各个区域地理位置进行区域定位,并能结合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等,进而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合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性条件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甲、乙、丙地区分别适宜发展的农业是
A.种植业、畜牧业、林业
B.畜牧业、林业、种植业
C.畜牧业、种植业、林业
D.种植业、林业、畜牧业
小题2:丙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其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
A.农产品以水稻为主
B.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
C.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D.人多地少,机械化水平低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
小题1:甲地为草原,适宜发展畜牧业,乙地为山地,适宜发展林业,丙地为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小题2:丙位于松嫩平原,为我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基地,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表为某乡镇2005与2010两年部分农产品构成。读该表格完成下列各题。
单位:万元
小题1:该乡镇可能于?(?)
A.东北平原
B.江淮之间
C.华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
小题2:后三类农产品在5年中产值比重显著提升,形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
B.交通
C.技术
D.政策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通过该地区综治水稻和小麦和油菜籽,比重较高,判断该地应位于江淮地区。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主要种植小麦,珠江三角洲主要种植水稻。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城市发展对蔬菜等农产品的需求增加,所以规模扩大,产值提高。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世界地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