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城市与地理环境》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A.甲图——日本 B.乙图——尼日利亚 C.乙图——美国 D.甲图——英国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乙图所示国家资本由中心商业区外流,高中收入者居民由中心区向外迁移,年轻专业人员有外围流入市中心地区,这种特征与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过程特征相同,发达国家由于城市发展较早,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大量居民外迁,同时政府对市中心环境治理,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加之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因素,鼓励城市中心区发展,吸引年轻专业人员到市中心区居住,故答案选A。
小题2:甲图表现的特征为大量农业人口迁往城市,低收入者从市中心迁出,中高收入者聚集城市中心,应该是该地区城市化加速阶段,对应国家应该是发展中国家,乙图所示人口迁移特征应为发达国建人口迁移现象,对照选项,可以看出只有C选项符合,故答案选C。
小题3:乙图所示国家资本由中心商业区外流,高中收入者居民由中心区向外迁移,年轻专业人员有外围流入市中心地区,这种特征与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过程特征相同,发达国家由于城市发展较早,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大量高、中收入居民外迁,同时政府对市中心环境治理,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加之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因素,鼓励城市中心区发展,吸引年轻专业人员到市中心区居住,所以说引起高、中收入者外迁的因素是环境因素,引起年轻专业人员内迁的因素是政治因素,故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某国三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图”,回答问题。
小题1:决定甲、乙、丙三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自然资源、水陆运输、商业贸易
B.商业贸易、自然资源、水陆运输
C.水陆运输、自然资源、商业贸易
D.自然资源、商业贸易、水陆运输
小题2:下列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甲城市相似的是
A.拉萨
B.桂林
C.株洲
D.鞍山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可看出,甲城市是由矿产资源的开发、加工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其主导区位因素必然是自然资源;乙城市是由集市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则商业贸易是其兴起的主导因素;丙城市是由渡口发展起来的,则便利的水路运输条件是其兴起的主导因素。
小题2:位因素必然是自然资源;鞍山是铁矿资源的开发、加工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城市特征或现象是由于经济因素影响而出现的是( )
A.苏州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B.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
C.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
D.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苏州古城的“小桥、流水、人家”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市中心是历史因素影响;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是政治因素影响;工业区不断向城市边缘移动主要是考虑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对市区的环境污染。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中x、y、z分别表
示影响城市区位的气候、地形、河流因素,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读图完成1~2题。
1.从自然条件考虑最容易形成城市群的地方是
[? ]
A.A
B.B
C.C
D.D
2.下列各点中与亚马孙平原城市兴起的自
然条件最吻合的是
[?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1.B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中新网2008年3月18日电: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说,过去四年,世界各地许多冰川融化或变薄的速度上升了一倍多。而欧洲的冰川融化量是最大的,其中包括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这些冰川的融化为全球变暖提供了一个最明显的证据。
材料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关系图
材料三?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人口统计表(单位:亿人)
| 国家 | 美国 | 巴西 | 俄罗斯 | 日本 | 中国 | 印度 | 印度尼西亚 | 巴基斯坦 | 孟加拉国 | 墨西哥 |
| 人口 | 2.83 | 1.69 | 1.45 | 1.27 | 13.0 | 10.0 | 2.03 | 1.3 | 1.24 | 1.06 |

参考答案:1)a.毁林? b.燃烧矿物燃料? c.极冰融化? d.沿海低地被淹?(4分)
(2)关系: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多,呈正相关。(2分)?
(3)中国(2分)?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广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人口数量等。(任答2点得4分)?
(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掉大气中的一部分二氧化碳?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1)ab表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原因,c表示海平面上升的原因;d海平面上升的影响。(2)读图即可。(3)中国。主要从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了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等。(4)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植树造林等。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水的运动》试题预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