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十)
A.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B.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C.沿岸暖流的影响 D.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的影响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结合材料的海陆分布和经度变化,判断该纬线为18°S,①以西为非洲马达加斯加岛;②③之间为澳大利亚;④⑤之间为南美洲。
小题1:图示三块陆地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的东岸;澳大利亚东北部和巴西东南沿海。故选A项。
小题2:图示三地的热带雨林气候成因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和沿海暖流的影响和低纬地区赤道低压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气候的原因。故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关系不大。
小题3:②位于澳大利亚;⑤位于巴西。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而澳大利亚为发达国家,不是世界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国,②错误;④澳大利亚的畜牧业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和温带地区,而不是热带草原地区;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列四幅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所示四个国家中,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图中乙的自然特点是?
A.面临海洋,降水丰沛
B.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C.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D.沙漠广布,炎热干燥
小题3:图中四个国家中,灌溉农业生产技术最先进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问题。(30分)
资料一:毛里求斯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外海,由毛里求斯岛和其他小群岛组成,面积2040平方千米。毛里求斯岛是火山岛,四周被珊瑚礁环绕,岛上的地貌千姿百态。毛里求斯拥有与世界各地广泛的海空联系,有能直通欧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海空航线,公路发达,水电供应有保障,现代化的内外部通讯设备可以与世界各地迅速联络。
资料二:毛里求斯原来经济结构单一,仅生产蔗糖。1968 年独立后,政府在首都路易港附近成立出口加工业区(产业以纺织和成衣业为主),提供了约90000个工作机会,其产值占该国出口总值的75%。同时,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了支柱产业之一。20世纪90年代,在巩固三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政府积极实行经济多元化政策,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进入21世纪,政府又开始致力于发展以信息技术和通讯业为核心的新经济。
资料三:毛里求斯在世界上的位置及其河流、交通、城市分布图。
(1)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图5中甲海域的面积有________的趋势。6月份,一艘轮船从甲海域出发开往新加坡,途经乙海域时将______(顺、逆)水航行。(每空2分,共4分)
(2)2010年2月28日,图5中A地区发生了6.2级地震。该地区地震多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从资料可知,毛里求斯岛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当北京时间为12点时,毛里求斯的区时为________时。根据资料推测,毛里求斯的三大支柱产业除了出口加工业、制糖业以外,还有____________业。目前,毛里求斯大力发展第________产业为主。(每空2分,共8分)
(4)简述毛里求斯吸引外资的优势区位条件。(10分)
(5)试分析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地区降水多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扩大?顺?(每空2分,共4分)
(2)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2分)
(3)中间高四周低? 8?旅游?三?(每空2分,共8分)
(4)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非洲、亚洲和大洋洲之间);海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通讯发达;政策支持;劳动力价格低;土地价格低等。(每答对一点得2分,共1 0分,答对五点以上得10分)
(5)受来自印度洋的湿润东南信风影响;位于山地迎风坡,水汽被抬升;沿岸有暖流经过,起增湿作用。
(每答对一点得2分,共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去年蒸发量)反映某地区水分的盈亏。图3为世界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以下四地蒸发量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影响图中①、②两地水平衡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
C.季风
D.洋流
小题3:为发展种植业,以下四个地点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A.①—推广滴灌技术
B.②一跨流域调水
C.③—海水淡化
D.④—修建大型水库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综合分析能力(世界地理)。
小题1:由题干可知,某地的蒸发量等于年降水量减去水平衡,而①~④四地的年降水量分别为2 000 mm,1 000 mm,1 000 mm,2 000 mm,水平衡分别为400 mm,—400 mm,—1 200 mm,400 mm,计算可知①②③④四地的蒸发量分别为1 600 mm,1 400 mm,2 200 mm,1 600 mm。故答案为C。
小题1:①②两地纬度相差不大,都受南亚季风和印度洋季风环流的影响,故B,C,D三选项错误;①地位于西高止山脉的迎风坡,降水量大,②地位于德干高原,降水量少,因而地形是影响两地水平衡差异的最主要因素,A项正确。
小题1:考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①地年降水量为2 000 mm,水平衡也比较大,因此水资源丰富,发展种植业不需要推广滴灌技术,故A错;②地离河流较近,地形较平坦,且海拔比周围地区略低,可以通过跨流域调水的方式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故 B 正确;③地离海洋较远,且通过淡化海水来发展农业代价太大,故C错;④地位于河流下游沿岸冲积平原,不适合修建水库, 故D 错。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沿EF线上的山脉是(?)
A.两个国家的分界线
B.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C.两种气候类型的分界线
D.两种农业区的分界线
小题2:N地的地表特征表现为(?)
A.地面起伏大,多山地丘陵
B.地势低平,多沼泽地
C.森林广布,树种丰富多样
D.沙漠广布,以内流河为主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小题1:图示山脉为乌拉尔山脉,为亚欧分界线。
小题2:N表示乌拉尔河以东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但由于纬度高,蒸发弱,故多沼泽。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域文化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