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读“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a?图b
(1)该区域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判断的理由是什么?(6分)
(2)结合图a,分析图b(等降水量图)中甲区域降水多的原因。(2分)
(3)图中铁路中段沿线是重要农业区,分析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3分)
(4)A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主要有哪些?(3分)
2、综合题 读“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a

图b
(1)该区域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2)结合图a,分析图b(等降水量图)中甲区域降水多的原因。
(3)图中铁路中段沿线是重要农业区,分析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
(4)P城产业结构组成中第三产业比重大,原因是什么?
(5)A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主要有哪些?
3、综合题 (10分)分析下列图表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水平比较(2005年)
地带
| 国内生产总值(%)
| 人口总值(%)
| 人均GDP(元)
|
东部地带
| 59
| 41.1
| 10089
|
中部地带
| 28
| 35.7
| 5407
|
西部地带
| 13
| 23.2
| 4217
|
材料二:三个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年份
| 1985
| 1990
| 1995
| 2000
| 2005
| 比重增减
|
东部地带
| 52.3
| 52.9
| 53.8
| 58.3
| 58.8
| ?
|
中部地带
| 31.2
| 31.1
| 29.8
| 27.6
| 27.4
| ?
|
西部地带
| 16.5
| 16.0
| 16.4
| 14.1
| 13.8
| ?
|
(1)材料一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_______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_______?_。
(2)在表中填出材料二中的1985年和2005年的“比重增减”数值。
1985~2005年期间,东部和中西部GDP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是
?_____? _。
(3)下列反映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指标,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列合理的是(? )
A.经济发展速度、人均GDP、GDP
B.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GDP
C.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GDP
D.GDP、人均GDP、经济发展速度
4、单选题 有关黄土高原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古老的侵蚀高原
B.风力沉积作用
C.流水冲积作用
D.地壳受挤压隆起抬升
5、综合题 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主要发源于俄罗斯西北部新地岛附近的北冰洋海域,然后途经蒙古
国西部,东移南下影响我国,读我国局部地区寒潮路径和部分受影响区域示意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1)描述图中区域寒潮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规律,简述甲地极少受寒潮影响的原因,并说出在寒潮影响下的乙地区天气特点。(14分)
(2)某杂志评选出了我国十大“新天府”,成都平原和三江平原均榜上有名。分析成都平原与三江平原相比,发展种植业的突出优势区位条件。(10分)
(3)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省人口迁出较多,简述人口迁出对该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