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③丙出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④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淤地
[? ]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
A.Ⅰ、Ⅱ
B.Ⅲ、Ⅳ
C.Ⅰ、Ⅲ
D.Ⅱ、Ⅳ
参考答案:1、A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江苏是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区域内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明显的南北差异。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2008年江苏省区域发展概况表?

材料二 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区际联系示意图

小题1: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1分)
小题2: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区中,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的是?,简要评价该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5分)?
小题3:图中箭头代表人口和产业转移方向,其中代表人口迁移方向的是?,代表产业转移方向的是?。简述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发展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苏南(1分)?
小题2:苏北(1分)
地形平坦;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土壤肥沃;自然灾害频繁(4分,不利必答)
小题3:①(1分);②(1分)
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促进劳动力转业及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
但可能加剧资源、生态和环境压力(共4分,有利3分,不利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直接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
小题2:根据表格数据计算,注意比重,应计算第一产业占总产值的比例。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分析,注意评价应从优势和不利条件分析。
小题3: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故人口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苏北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苏南迁移,故判断①为人口迁移,而产业转移应由经济较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故判断②为产业转移。该类产业转移应为廉价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主要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分析,但可以给迁入地的环境和资源造成一定的压力。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区域地理的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主要自然条件评价内容和影响区域人口迁移和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学会调用课本相关内容迁移分析的基本思维方法。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促进工业化
B、区域城市化必然带来工业化,工业化反过来会促进城市化
C、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往往是全国各地区同时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D、我国珠江三角洲是在建国后得益于本区矿产开发而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

材料二?“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且在作物收割后,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特庄稼根茬留在田地过冬。下表为实施“保护性耕作法”实验前后,图中棉花产区冬春季节的有关资料。

(1)说出图中棉花生产区有利的气候条件。(4分)
(2)结合材料二,简述实施“保护性耕作法”的优点。(4分)
(3)简述新疆干旱气候对地形,河流、植被的影响。(3分)
(4)新疆矿产资源丰富多样,有人认为应加大开发力度;有人鉴于新疆环境脆弱,认为应控制开发速度。你认为呢’试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夏季高温,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足;③夏季昼夜温差大;④降水少,利于棉花后期的生长和采摘;⑤冬季低温,能减少来年病虫危害。(共4分,任答4点给4分)
(2)保持(或增加)土壤水分(1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1分);减少了风力对土壤侵蚀(减轻荒漠化危害)(1分);增加大气湿度(1分)。
(3)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形成沙漠和戈壁(风蚀、风积地貌广布)(1分);河流少,流量小(1分);植被稀少,多荒漠(1分)。
(4)应加大开发力度。理由:①新疆矿产资源丰富;②需求量大,市场广阔;③有铁路、管道交通,运输便利;④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促进新疆经济发展。
应控制开发速度。理由:①新疆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大规模开发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②资源大规模开发易造成资源枯竭;③目前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较低,易造成资源浪费;④控制开发速度,有利于我国资源的战略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两种观点,任答一种均可,但需观点和理由一致才能得分,共3点,任答3点给3分。除所给窃案外,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均可给分)
本题解析:
(1)读图,图中的棉花产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这里是暖温带地区,夏季高温,热量丰富,光照充。降水较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利于棉花后期的生长和采摘。冬季低温,能减少来年病虫危害。这是有利棉花生产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数据,“保护性耕作法”有利于保持或增加土壤水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了风力对土壤侵蚀,减轻荒漠化危害。增加大气湿度。
(3)新疆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形成沙漠和戈壁地貌,风蚀、风积地貌广布的特点。降水少,河流少,流量小。气候干旱,导致植被稀少,多荒漠植被。
(4)这是 一道发挥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新疆矿产资源丰富,市场对资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新疆有铁路、管道交通,运输便利。加大开发力度,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促进新疆经济发展。所以应加大开发力度。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新疆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大规模开发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资源大规模开发易造成资源枯竭。目前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较低,易造成资源浪费。控制开发速度,有利于我国资源的战略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应控制开发速度。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能源结构优化是在能源消费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读图4“我国某城市2005年能源结构优化前后对比图”,完成题。
1.2005年该城市能源结构2.获取相同数量的能量,产生碳排放最多的是
A.优化后,能源消费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煤炭比重变化最大
C.油产品比重增加
D.电力比重上升最多
E.煤
F.油产品
G.可再生能源
H.电力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图示分析,优化后,可再生能源也只占能源比重的25.19%,A错误;根据图示煤炭的比重由66.06%降低到49.30%,变化幅度最大,B正确,D错误。油产品比重下降,C错误。
2.相比较几种能源的燃烧产生的碳排放量,电力和可再生能源的碳排放量少,而油产品的碳排放量较煤炭少,故产生碳排放量最多的是煤炭。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消费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并结合几种主要能源的碳排放量比较即可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