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A.α角不断变小 B.B点昼变长 C.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D.A处日出时日影与正午日影夹角变小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运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该图中a为南半球的一段纬线,b为晨昏线,c为经线。据图回答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试卷分析:
小题1:若MP重合,且离南极点距离最大,故判断晨昏线与66.5°S纬线相切,则切点M(P)为12时或24时;即60°W为12时或24时,故120°E为0时或12时,A错误;P点(M点)所在纬线出现极昼或极夜,B错误,C正确。
小题2:M点在极点与P点之间来回移动,则当M、P两点相距最远时,即M点过极点,故判断为春分或秋分日,则全球昼夜平分,故A正确。地球公转最快为近日点(1月初),B错误;长江中下游出现梅雨为6-7月,C错误;南极点太阳高度为23°26′为北半球冬至日,D错误。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并抓住切点的时间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据此回答该地的纬度是(?)
①23°26′N?②21°34′N?③25°26′N?④68°26′S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即当时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5°,应用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纬度差为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当地纬度的距离,可直接计算当地的纬度应为21°34′N或68°26′S,而当地位于南半球,故D项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并能结合直接三角形的角度计算等内容即可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大气的热状况与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