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八)
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B.为冬至日 C.日落时区时为18时 D.昼夜等长 |
参考答案:
【小题1】 B
【小题2】D
本题解析:
19、甲地北方高空等压面向高空凸为高压,南方高空等压面向低处凹低压,高空风从北向南吹。近地面风向与高空相反,近地面风由南向北吹,还要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向右偏转为西南风,B正确。
20、甲、乙同时日出,同在晨线上,经度相同又在同一经线上,可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二分日,B错。甲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夏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A错。二分日时全球日落的地方时为18时,而不是区时,C错。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D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地球运动意义。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读图1 “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地球光照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2008年9月25日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27日16时41分00秒,航天员开始太空行走,28日着陆返回地球。
图1 图2
(1)图1中全球出现昼夜平分现象的位置是___ __(填字母)。
(2)图2所示时刻,北京时间是_____点。
(3)图2表示图1中_ (填字母)位置的光照图,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选择填空)。
A.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B.乙地正午人影最短
C.甲地比乙地后见到日出 D.丙地出现极昼现象
(4)“神舟七号”航天飞行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向______(方向)移动,地球运行在图1公转轨道的______(填序号)段。
(5)简述“神舟七号”航天飞行期间合肥地区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情况 。
(6)地球公转从B→C的过程中,速度变化情况是( )
A.始终加快 B.先加快,后减慢
C.先减慢,后加快 D.始终减慢
参考答案:
(1)BD
(2)8点
(3)A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AC
(4)南 ②
(5)昼短夜长,且昼渐短。
(6)A
本题解析:
(1)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节气为春分或秋分,所以填BD。
(2)根据0°经线地方时为0:00,所以北京时间为8:00。
(3)图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所以对于图1中A位置。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的范围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甲地位于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乙地位于赤道,正午太阳高度小于90°,正午人影不是最短,根据晨昏线的位置甲地较乙地后见到日出,丙地位于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所以本题选择AC选项。
(4)神舟七号飞行日期2008年9月2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往南移动,处于图1的②段。
(5)“神舟七号”航天飞行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向南移动,所以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
(6)地球公转从B→C的过程中,日期变化为9月23日到12月22日,接近近日点,但未到达,所以公转速度逐渐加快,所以选择A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运动形成的“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太阳光照图判读。
点评:地方时的计算需要注意东西位置。昼夜长短状况和变化情况叙述有差异,主要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图,L为晨昏线,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当θ角减小时,下列现象会发生的有( )
A.孟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悉尼的昼逐渐缩短
B.北极地区极昼或极夜范围渐小
C.南极地区极昼或极夜范围渐大
D.黄赤交角逐渐增大或减小
【小题2】若此时铁岭正午物体影子朝北,则( )
A.柴河进入汛期
B.南北半球大陆上的等温线都向北弯曲
C.O点为6点,且该日的日出时间也是6时
D.密西西比河口盐度值一年中较低时期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 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时,太阳直射赤道。当θ角减小时,即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变小,说明太阳直射点向赤道靠近,北极和南极地区的极昼极夜范围都在缩小,B正确,C错误;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是固定的,D错误;无法确定太阳直射点向南还是向北运动,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变化趋势无法确定,A错误。
【小题2】铁岭正午物体的影子全年都朝北,所以无法确定季节,A、B、D错误,O点位于赤道,全年都是6点日出。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6分)图14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地球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
问题: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图中昏线为
(3)图中A、B、D、E四点,其中B点线速度 (大于、小于或等于)E点,
四点的角速度 (相等、不相等)
(4)此时北京时间为 时。
(5)A点日出为 时,B点昼长为 小时,C点正午太阳高度为 。
参考答案:(1)23.5ºN,90ºw
(2) BA
(3)小于 相等
(4)2
(5) 6 24 66.5°(或 66°34′)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一般可从图中获得基本信息,比如晨昏线的分布特征、
自转方向、时间信息等等。
(1)根据本图中心极点表示北半球判断,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晨昏线特征:与极圈相切,
北极圈内为极昼,判断时间为夏至日,故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为北回归线;直射点的经度
即图示12时所在的经线为90°W;
(2)根据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故图示AB顺着自转方向,即将由昼转为夜,判断为昏线;
(3)自转线速度的规律: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故B点的线速度小于E点。自转角速度的
规律:除极点外,角速度处处相等,
(4)根据A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18时,经度为0°,故计算北京时间为第二天2时;
(5)A点位于赤道,故日出时间为6时;B点出现极昼,故昼长为24小时;正午太阳高度
=90°-纬度差(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之距离),此时直射点纬度为23.5°N,C点当地纬度
为0°,故计算正午太阳高度为66.5°。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太阳活动耀斑对地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为地球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
B.干扰无线短波通信
C.在南北极地区出现极光
D.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引起电离层挠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往往与地球各地年降水量变化周期有相关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区域生态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