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8-07 11:16:2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 -->
1、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雷暴和闪电是强对流天气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下图为某城市雷暴月均分布图和闪电相对频率时间分布曲线。读图回答问题。
 (1)描述该城市雷暴的时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2)雷暴易造成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说出预防措施。(4分)
参考答案: (1)时间分布不均衡。(2分)月份分布:雷暴主要发生在5-9月份,月平均雷暴日超过9天; 11、12、1 、2月份基本没有雷电发生。日雷暴分布:11时—18时为高峰期,其他时间相对较弱。(2分)太阳辐射强,地面温度高,对流旺盛。(2分)(共6分) (2)给高大建筑安装避雷针,做好森林防火准备,阴雨天不要站在高处和大树下,不打手机、上网、看电视等(4分)
本题解析: (1)描述某地理事物时间分布特征主要从宏观分布是不是均匀,主要分布在那个时间段来描述,由图可知雷暴时间分布不均,分年分布及日分布,主要分布在5-9月份夏半年地,冬半年分布较少,日分布主要分布在白天的11时—18时。原因应从地理事物雷暴产生条件与该地自然环境进行分析。两者相结合,说明与太阳辐射有密切。 (2)预防措施主要从应避免去雷暴高发地去,如山顶,树阴下等。另一方面就是生活中对雷暴有诱发的因素,如手机,看电视等。还有就是给高大的建筑物安避雷针。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世界主要灾害的分布如下表,分析回答1—3题。
 1、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 [? ] A、面积广阔、牧畜多 B、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 C、冬季气候寒冷,1月均温低于0℃ 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源丰富 2、表中欧洲和北美洲存在同一项灾害,该灾害显示出下列何种地理特征 [? ] A、自然资源过度开发 B、工业化程度高 C、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过多 D、纬度跨度大,农业灾害类型多 3、孟加拉国是全球水患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水患的成因有 ? ①地势低平 ②位居赤道,全年多雨 ③热带气旋频频侵袭 ? ④春季积雪大量融化 ⑤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 [? ]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参考答案:1、B 2、B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里氏7.3级地震,地震摧毁了首都太子港大量房屋、造成300万人流离失所,十几万人丧生。海地位于加勒比板块和北美板块交界处,属于地震频发区。此次地震震源仅位于地下10千米左右,震中位于首都太子港西南约16千米处,这儿人口密集,房屋质量不佳,一旦发生强震,很难避免灾难。 材料二?中国泥石流成因的地域差异:
区域
| 成因类型
| 特点
|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区
| 冰川泥石流
| 规模巨大,频繁而猛烈
| 川滇山地
| 降水泥石流
| 较频繁,与人类活动密切
| 黄土高原
|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
| 频繁规模强度均不及山区泥石流
| 华北和东北地区
| 暴雨引发的泥石流
| 频率低,但规模大且凶猛
| (1)结合材料一分析海地地震灾情严重的地理原因。(3分) (2)分析黄土高原泥石流多发的主要原因。(4分) (3)为了防治川滇山地频发的泥石流,列举人类正确的工程性防御措施。(3分)
参考答案: (1)震级高;震源浅;大城市(首都太子港)离震中近;地面建筑物质量差等(每点1分,最多3分)。 (2)地表崎岖(或坡度较大);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土体疏松;植被覆盖率较低(或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严重)(每点1分,最多4分)。 (3)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或保护好天然植被,多营造人工植被;或植树种草;或退耕还林换草);建坡面排水工程;建阻挡坝(隔栅坝)等。(每点1分,共3分)
本题解析: (1)震级,震源深浅,震中距和抗震能力是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 (2)土质疏松加上多暴雨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基础因素,人口迅速增长引起的植被破坏和其他的一些不合理的开发行为(如大规模开矿等)是主要因素。 (3)保护和营造森林以涵养水源,减轻暴雨危害;修建排水工程,减轻暴雨对坡面的充刷;修筑堤坝拦水蓄沙,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地区的危害。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中新网乌鲁木齐2011年6月13日电 新疆哈密地区爆发严重蝗灾,危害面积达350万亩。蝗灾除与人类活动有关外,还与气象灾害有密切关系。据此回答题。 小题1:与蝗灾相关联的另一种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干旱 C.雷暴 D.冰雹
| 小题2:造成虫害增多的人为因素不包括( ) A.土壤水肥条件改变 B.大棚蔬菜的大面积种植 C.厄尔尼诺导致气候变化 D.长期使用化肥、农药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蝗虫繁殖的有利气候条件是干湿季分明,且旱灾多发。例如黄河下游地区降水集中,雨季后气候较干,适合蝗虫在水渍地、荒草地上繁殖,从而导致灾害。 小题2:害虫大量繁殖主要是气候的变化和天敌的减少造成的。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主要是自然因素造成的。例如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气候的变干或变湿,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而天敌的减少,大多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天敌的生活环境变化或直接导致天敌数量减少,造成生态的失衡。人类通过灌溉和施肥改变土壤的水肥条件,通过大棚改变温湿等气候条件,都有可能使虫害增多。而注意本题要求为“人为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低,掌握蝗虫灾害形成的一般原因是解题的关键,并注意题干的基本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8月7日,甘肃舟曲县持续40多分钟,降雨量达到90多毫米,强降雨导致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造成遇难1465人,失踪300人,受灾4496户、20227人。舟曲县位于甘肃省南部,西南与四川省九寨沟县接壤。地处南秦岭山区,东南至西北走向的岷山山系贯穿全境。海拔高度在1173—4504米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沟壑纵横,高差悬殊,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年平均气温14.1℃,年均降水量400-8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1842小时。据此完成8—10题。 小题1:灾情发生后,对抢险救灾指挥决策、灾情评估等具有重要作用的技术是: A.IT技术 B.RS技术 C.GIS技术 D.GPS技术
|
小题2:与舟曲县泥石流灾害发生事件相关很小的是:
A.周边沟壑纵横,高差悬殊的复杂地形因素
B.持续时间长,降雨强度大,降雨总量多
C.汶川地震对舟曲影响很大,地震导致其周边山体的裂度增大、岩层破碎,雨水容易进入,导致滑坡、泥石流发生。
D.县城选址不当,水利工程设施少。
小题3:舟曲县地处
A.我国内流区域
B.我国干旱区
C.我国季风区
D.我国年太阳辐射量丰富区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灾情发生后,对抢险救灾指挥决策、灾情评估等具有重要作用的技术是RS技术。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泥石流发生条件。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与舟曲县泥石流灾害发生事件相关很小的是县城选址不当,水利工程设施少。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3:本题考查我国的地理位置。根据年平均气温14.1℃,年均降水量400-8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1842小时。舟曲县地处我国的我国季风区,属于外流区,半湿润地区,太阳辐射能少。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