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六)
A.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的红外线,臭氧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而增温 B.大气逆辐射是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 C.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 D.大气热容量大,容易降温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仔细读图,注意图中箭头的指向,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进行判断。太阳辐射只有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大部分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可知④是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产生地面辐射,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等吸收,所以③是地面辐射;大气吸收热量,产生大气辐射,即②,一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即①大气逆辐射,故选项C正确。
【小题2】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产生大气辐射,大气辐射的一部分方向向下,弥补地面因辐射而散失的热量,因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所以大气逆辐射是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起到保温效果,故选项B正确。
【小题3】在晚秋或早春时,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夜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热量散失快,温度低,易发生霜冻;用人造烟幕增加空气中尘埃等颗粒物,从而增强夜间大气逆辐射作用,进而增强保温作用,可以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据图3回答问题。
【小题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温室效应
B.热力环流
C.海陆热力差异
D.风的形成
【小题2】图4中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从图上设计的实验来看,白天沙石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晚上相反,说明了沙石的热容量小,白天受热增温较水快,晚上的降温较水快,昼夜的温差大。水的热容量大,其状况正好与沙石相反。故选C
考点:海陆热力差异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注意观察图中沙石与水的昼夜温度差异
【小题2】试题分析:从图示中不难发现A B C D分别表示的是海陆间水循环、冷锋、海陆风、地形雨的形成示意。海陆风的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有关,白天陆地增温快,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一个低压中心,海洋上盛行下沉气流,形成一个高压中心,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如C图所示)。
考点:热力环流的形成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弄清图示几种地理事物的形成原理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的是 ( )
①大气环流 ②金属矿产资源 ③地震 ④风海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太阳光线到达地球的时间大约需要8分钟,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回答1--2题。
1.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则2.若此图为海陆风示意图,则
A.甲处多锋面雨
B.甲处受热膨胀上升
C.丁处遇冷收缩下沉
D.乙处气流辐合
E.甲处若为陆地,此图反映的是夜晚时海陆间的热力环流
F.丁处气压大于乙处
G.丙处等压面向高空凸出
H.②为动力因素导致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1.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甲处为60°,来自低纬的暖湿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干气流相遇,形成极锋,多锋面雨,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乙处30°,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
2.若此图为海陆风示意图,甲处若为陆地,此图反映的是白天时海陆间的热力环流;丁处气压低于乙处;丙处为高压,等压面向高空凸出;动力因素形成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等值线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