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地图》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A.100千米 B.300千米 C.500千米 D.700千米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三沙市成立期间是北半球的夏季,三沙市正受夏季风控制,降水丰富;旧金山属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水循环不活跃;内蒙古草原夏季生机勃勃牧草茂盛;悉尼为南半球亚热带湿润气候,此时正值冬季,低温少雨。故选D。
小题2:在没有比例尺的地图上,可以根据经纬网来估算距离,在经线上10纬度差为111千米。图中纬线之间为50,实际距离555km,图中永兴岛至海南岛的最近距离介于两条纬线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故选B。
小题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若要更详细了解永兴岛的道路和建筑状况,就得用更大比例尺地图。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比较甲图与乙图的地理信息,判断( )
A.甲图比例尺较大,范围较小
B.甲图比例尺较小,范围较大
C.图中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
D.图中A点在B点的东南方向
【小题2】乙图中B地的气温和降水情况与下列相符的是( )
【小题3】关于甲、乙两国发展农业生产相同的有利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D.科技发达,政府支持
【小题4】近年来,对甲图中C地区非法牧场扩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①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②全球温室气候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
③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加
④地下水位上升
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经纬度差值判断,甲图比例尺小,代表图幅范围大,A错B对;根据A、B经纬度判断,A在B的西南方。
【小题2】乙图中B地位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雨季集中在6-9月,所以选B项。
【小题3】根据经纬度和轮廓判断,甲为巴西,乙为印度,二者地势低平,土壤肥沃,适合种植业发展,C正确;印度种植历史悠久、季风气候为主,巴西不是;二者均为发展中国家,科技不发达,D错。
【小题4】C地区为亚马孙平原,雨林植被丰富,因非法牧场扩张,导致植被破坏严重,使植被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能力下降,故A正确;因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下水位下降;因亚马孙平原全年降水丰富,不会出现荒漠化。
考点:比例尺大小判断;农业发展条件;森林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该图是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根据图示信息回答问题。
【小题1】山顶A的海拔和陡崖的相对高度组合正确的是( )
A.890米、400米
B.950米、310米
C.860米、499米
D.920米、500米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先向南流,再向西南流
B.若两山顶间建游览索道,其长度应不小于1250米
C.陡崖处可观赏到瀑布景观
D.B地可见V型峡谷,C地可见冲积扇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小题1】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A周围的等高线值为900,利用高于高值的规律,故A山顶海拔为900---1000米;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d≤h<(n+1)d。
【小题2】河流的流向需要结合图示的指向标,A错误。根据图示的比例尺,1厘米表示500米,两山峰之间的距离应考虑垂直高差,故B错误;图示陡崖为山脊,不会形成瀑布,C错误。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传感器的主要作用是
A.只接收地面物体的发射光谱
B.只记录接收地面物体辐射光谱
C.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
D.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遥感(RS)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卫星、飞船)上利用光学仪器或电子仪器等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遥远的感知,并传送到地面进行分析。传感器的主要作用是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如图所示,线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线d、e为等温线,线f为等高线,完成5~6题。
小题1:A地未来几日天气状况可能是
A.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B.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C.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D.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值的大小关系是a<b<c
B.d、e等温线值的大小关系是d>e
C.若e的值是0℃,则图中河流出现凌汛现象
D.该地可能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1: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自然环境中的物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