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8分)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暑假对其所在地区进行野外综合考察,下面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乙两河中,流速较快的一条的流向为 。a、b两地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 。(2分)
(2)描述该地区地形的基本特征。(2分)
(3)该小组同学在山上玩“躲猫猫”游戏,有两位同学分别站在a、c两地,如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阻挡,请问上述两位同学能否看见站在d处的同学?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自西北流向东南、 400米<H<800米
(2)以山地地形为主,地势中部高、南北低
(3)a处看不到,因为a、d之间有山脊阻挡了视线;
c处能看到,因为d、c之间是鞍部(低谷),不会阻挡视线
本题解析:
(1)从图中的等高线可以看出,甲、乙两条河流中,乙处的等高线更稀疏,而甲处的等高线更密集,所以甲处的河流流速更快,而流向中自西北流向东南;由图上等高线可以看出,a是位于200米-400米之间,b的海拔范围是800-10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大于400米,但小于800米.
(2)从该区域的等高线可以看出,该地的等高线达到1200米以上,且等高线之间交密集,所以这里的地形是以山地为主,而且中间高,四周低.
(3)a处看不到,因为这里所处的海拔低,视线受到了阻挡,c处能看到,因为与d之间是一个低洼的鞍部.
考点:本题考查地形图的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30分)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6分)
(2)说出AB河段的河流流向。(2分)
(3)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库,其水坝坝顶的海拔为500米,水库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并简述其主要的利与弊。(10分)
(4)甲、乙、丙、丁四个村镇中,哪一处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高?请说明主要原因。(6分)
(5)从自然条件的角度,说明甲处成为该区域中心城镇的主要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图示区域属盆地地形,高度变化较大,海拔大致在300~1 500米之间;地势是四周高,中间低。(6分)
(2)先由北向南,再向东南。(2分)
(3)A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小,淹没土地少,工程量小,人口迁移规模小。(10分)
B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大,淹没土地多,工程量大,人口迁移规模大。
(4)丁处。原因:丁处附近等高线密集,山体坡度较陡,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大。(6分)
(5)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城镇的建设和发展;位于河流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城镇供水方便。(6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结合图中等高线数值的大小及其变化特点可描述出其地形、地势特点。
首先根据图中的指向标确定出图示区域的方位,然后再判断AB河段的流向。
可从库区面积、蓄水量大小、淹没土地多少、工程量大小和人口迁移规模等方面进行分析。
滑坡多发生于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的地区。
甲处成为中心城镇的主要原因与地形、水运和水源等条件有关。
考点:该题考查地形地势特、河流流向和水库选址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回答问题
1.下列有关图中等高线表示的基本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2.图中E处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AB线表示山谷
B.CD线表示山脊
C.F处可能为火山口
D.F处为山峰
E.80米
F.180米
G.200米
H.210米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等高线与地形的关系。F处的特征可能是火山口。选择C项。
2.根据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n-1)×d<H<(n+1)×d;其中n是重合等高线的条数,d是等高距。计算结果是100<H<200.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题。
1.图中①表示2.岩石圈包括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
E.①顶部
F.②的全部
G.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H.③外部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和地球的内部分层。
1.图示①表示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部分。
2.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点评:知识性试题,简单题。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我国某海域年均溶解氧等值线图,回答下题。

【小题1】该海域水体年均溶解氧的分布规律是:( )
A.溶解氧数值与距离陆地的远近成反比
B.离人类活动中心越近,溶解氧数值越低
C.溶解氧最低值区与海水养殖业发展区的分布相一致
D.溶解氧最低值区与海水温度 低值区的分布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