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水的运动》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A.土壤水 B.潜水 C.承压水 D.地表径流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济南的地势南高北低,泉水来源于南部山区,向北至山前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降水渗入地下后,顺岩层方向北流,到城区受花岗岩阻挡,水体承压上升,在岩溶断裂处涌出地面形成泉水。故泉群的主要补给区为侵蚀平原和喀斯特低山,泉群的水源为承压水,潜水、土壤水不会自己涌出地表。近年来,由于上游补给区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下游地下水超采,使济南泉群失去昔日的风采。2003年泉水由枯变丰的最主要原因是该补给区降水大增。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图4,图a是台湾-福建-湖南-四川-青海一线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图,图b是图a中乙地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a中的曲线在甲地出现明显的较低值,反映出此处( )
A.临海,受海洋影响大
B.是阶梯分界处,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降水量增多
C.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D.土质疏松,下渗能力强
【小题2】乙区域要对E、F、G、H四个区进行绿化,选择了4种植物进行种植,测得4种植物的根深见下表,假设根部不能达到地下水位,植物就会因为缺水而死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植物 | ① | ② | ③ | ④ |
根深 | 1米 | 1.2米 | 3.6米 | 4.1米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甲地处横断山区,为一、二阶梯分界线,因位于季风区,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甲处地下水埋藏浅,故选B项。
【小题2】根据题意,E处等高线介于149米-151米之间,等地下水位线介于149米-151米之间,地下水埋藏深度不足1米,植物根深为1米,所以①植物可以良好生长,A正确;以此法计算,F、G、H地下水埋藏深度分别为1米-3米、0米-2米、2米-4米,所以②植物不能在H区种植,③可在F成活,④植物可种植在各个区。
考点:区域定位;影响地下水埋藏深度因素;植物生长对地下水埋藏深度的需求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我国东北某河流流量变化图”,A、B、C分别表示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C在汛期时的补给量与枯水期时的补给量比较正确的是
A.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多,因为汛期时河水水位高,地下水补给增多
B.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多,因为汛期时地下水水位高,补给河水量增多
C.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少,因为汛期时河水水位较高,地下水补给量减少
D.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时补给量少,因为汛期时地下水水位高,补给河水量减少
小题2:图中虚线表示该河上游修建大坝后的流量曲线,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受到水库调节,全年流量比较和缓
B.地下水位上升,与河流相互补给,流量和缓
C.河水水位下降,与地下水相互补给
D.受到水库调节,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消失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东北河流主要河流补给形式为夏季的大气降水(A)和春季的季节性积雪融水(B),地下水补给(C),流量平稳,水位变化不大。图中看出地下水补给集中在5月份和冬季(枯水期),补给量大,而在春季(3—4月)和夏季(6—9月)两汛期,补给量少因为在河流汛期,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水位,河水补给地下水,故量少,反之在枯水期则多。
小题2:大坝水库对河流的流量具有调节作用,在汛期,蓄水,流量较修建前小,枯水期,放水,流量较修建前大,使得季节变化小,流量平稳。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左为我国某地河流实测径流量和降水量图。下图右显示该河流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变化过程,可见最大降水量与最大径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观测发现这类时间差逐年变大,这最可能是由于(?)
A.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B.随经济发展,用水量逐年增加
C.全球气候变暖
D.流域内植树种草,植被覆盖率提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最大降水量与最大径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观测发现这类时间差逐年变大”反映河流流域内对河流的径流量的调节能力增强。植树种草,植被覆盖率提高,能够涵养水源,降雨时使河流达最高水位时间滞后,并且减小水位差。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最大降水量与最大径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变化反映的人类活动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中图甲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乙为该地区主要气候类型资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甲中R 1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雨水
B.高山冰雪融水
C.湖泊水
D.地下水
小题2:图甲所示区域为世界重要的产棉区,根据材料分析,其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①光照充足②河流、湖泊提供灌溉水源③产棉区地形平坦④劳动力丰富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小题3:产棉区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有
①土地沙漠化②土地盐碱化③水土流失④植被破坏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小题4:L湖面积减小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有
A.气温年较差变小,降水减少
B.气温年较差变大,盐尘暴频发
C.地下水水质恶化,地面沉降
D.灌溉水源增加,农业增产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图示区为中亚地区,位于亚欧大陆内部,降水少,主要的水源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B对,A错。根据等高线的凸出方向可以判断是河水补给湖泊水,C错。地下水与河水是相互补给,不是主要补给水源,D错。
小题2:根据图乙分析,该地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所以光照充足,①对。河流、湖泊提供灌溉水源,②对。产棉区地形平坦、劳动力丰富,不是成为世界重要棉区的优势条件,③、④错。所以B对。
小题3:产棉区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可能导致土地沙漠化,①对。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②对。该地降水少,水土流失问题少,③错。植被破坏不是对土地资源的影响,④错。所以A对。
小题4:L湖面积减小,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弱,气温年较差变大,降水减少,A错。气温年较差变大,气候变干,湖底盐分出露地表,盐尘暴频发,B对。湖泊面积减小,可能形成地下水补给湖水,不会影响地下水水质,或地面沉降,C错。灌溉水源减少,农业减产,D错。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宇宙中的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