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A.对流雨 B.锋面雨 C.地形雨 D.台风雨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由于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 ℃,因而排除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亚热带的鄱阳湖平原和成都平原;宁夏平原地处内陆,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下,也应排除。
【小题2】结合上题答案,黄淮平原受台风影响较小,地形平坦,地形雨少,因而排除C、D两选项;北方地区夏季会产生对流雨,但也是局部的,降水量和降水范围远不如锋面雨的大,应排除。
【小题3】对比分析两个月份降水量可以发现,5月份降水量远少于7月份,原因是5月份晴天多,光照强。选A。
考点:该题考查区域定位和降水类型。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某高一学生实验小组,在模拟验证某地理原理时,采用下列做法:在一
个标有尺度的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碗冰块在底部两侧。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图)。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验证该原理。回答:
(1)以上实验要验证的是 (地理原理)。
(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 (填左或右)偏, 纸片B向 (填左或右)偏。
(3)在图中线段上用箭头画出电炉和冰块附近低处(B等高面)和高处(A等高面)之间空气的流动方向。(2分)
(4)运用该原理解释其存在对改善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2分)
参考答案:(1)热力环流 (2)右 左 (3)画图略
(4)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增加空气湿度 改善空气质量、减轻城市大气污染
本题解析:(1)实验通过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导致空气的垂直运动,进而形成热力环流。(2)电炉通电后,受热则热空气上升,而冰块冷却后,冷空气下沉,进而电炉处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而冰块处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故高空的风由电炉吹向冰块,即纸片A向右运动,近地面的风由冰块处流向电炉,纸片B向左运动。(3)根据“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原理完成。(4)由于城市形成“热岛”,故城市形成上升气流,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的扩散,也利于水汽凝结形成降雨。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及图示。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进而形成环流。难度较低。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大气的热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