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A.I阶段 B.II阶段 C.III阶段 D.IV阶段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甲表示我国2008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8‰,死亡率4‰,自然增长率4‰。属于“高、低、低”(过渡型)的人口增长模式,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在上升,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率在下降。
小题2:结合图中四个阶段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状况,符合的是II阶段。
小题3:该城市目前劳动力充足,自然增长率较低,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即将面临的问题是老龄化,由于人口基数大,为了控制人口数量的大幅增加,应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客家原是居住在中原的汉人,西晋以来几经战乱,他们辗转南迁,直到宋元时期迁到闽粤交界,形成独具特点的客家民系。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和杉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高达五六层的圆形、方形、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客家土楼。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平等,同样大小的居住单元,不论朝向、不论方位,成为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 (如图6-1-2)
(1)材料二说明?因素也可以影响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
(2)土楼采用的建筑材料是受?因素的影响,建筑方式又与?因素有关。
(3)这种为世人称奇的房屋建筑是 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房屋建筑的式样主要起到 功能。居住的特点又说明客家族的 特征。
参考答案:(4)风俗习惯、文化背景
(5)自然环境?技术水平
(6)客家族由于数代人不断迁移,形成家庭内部极强的凝聚力,也只有家庭内部的紧密团结才能在新定居地生存
圆形土楼的防卫性功能极强,主要起防卫、安全的作用
其居住方式体现了家庭内部的平等团结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自然环境因素对民居的影响,以及人们利用自然资源为自己服务能力这一知识内容的情况。聚落形式和形态受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技术条件以及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众多因素影响,从房屋屋顶结构能反映当地降水等的气候特征。客家土楼建筑材料使用土、卵石和杉木等,反映出自然环境所提供的资源状况,房屋的高度,则与当时的技术水平密不可分聚落布局形式紧密,居住一律均等,说明了客家族经过长期而形成了一种内部团结,一致对外的社会文化心态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当今,人口素质的高低,越来越取决于
[? ]
A、遗传基因
B、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
D、行为习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商业中心和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