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有关人口增长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的机械增长对各地区和全球人口数量的变化都有影响
B.人口的自然增长取决于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变动
C.研究全球人口数量变化,既要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又应考虑人口的机械增长
D.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这一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所决定的
2、综合题 读下面的中国政区图和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12分)



(1)在A、B、C、D四个省区中,最早迎来日出的是____________;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所在省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该省区主要少数民族是_______________,该民族主要信仰_____________________(宗教)。(填字母和名称)
(2)我国海陆位置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四个直辖市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与其相邻的有两个简称的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的人口地理界线是?一线,据此,反映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新华社莫斯科2009年6月1日电: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1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向8个多子女家庭的父母颁发了“光荣父母勋章”。
? 据报道,俄罗斯是世界上人口减少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俄罗斯总人口约为1.5亿,但人口死亡率远高于出生率,人口危机成为俄罗斯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俄罗斯自2009年初起恢复前苏联时期向生育子女多的妇女授予“英雄母亲”称号的做法,不过改为向父母双方颁发“光荣父母勋章”。
材料二:?
? 2006年12月12日,《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发表,表明中国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态度。

(1)材料一反映了俄罗斯现阶段人口增长的模式是_____,其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俄罗斯现阶段人口增长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带来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人口增长存在的隐患是_________,近些年,我国许多城市和农村出现“未富
? 先老”现象,“未富先老”说明什么?结合我国国情应如何解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图甲表示“我国2008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乙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C、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D、人口数量增长较缓
2、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乙中的
[? ]
A、I阶段
B、Ⅱ阶段
C、Ⅲ阶段
D、Ⅳ阶段
3、该城市今后在人口工作中应①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②鼓励生育,提高少年儿童比例③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④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单选题 “人口老龄化指数”是指同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数(65岁及以上)与少儿人口数(0~14岁)的相对比值。指数越高说明老龄化程度越深。读2015~203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指数预测表(表1),回答1—2题。

1.有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015至2030年,人口老龄化平均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乡、镇、市
B.老龄化程度提高,加大了教育负担
C.乡人口老龄化指数增高与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有关
D.乡人口老龄化加快,促进了乡新一轮生育高峰
2.应对乡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有
[?]
A.限制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B.加快乡村城镇化建设速度
C.鼓励生育,提高青少年人群比例
D.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