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地球与地图》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十)
A.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较多 B.受季风气候影响,气候湿润 C.冰雪融化量大,对海水有稀释作用 D.近岸受河川径流的影响,盐度较低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地貌,读图回答问题
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2.该地貌类型在我国分布最广的是3.该地貌最高处的海拔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E.华北地区
F.西北地区
G.西南地区
H.东北地区
I.880米
G.大于900米
880~890米之间
880~900米之间
参考答案:1. C
2. B
3. D
本题解析:1.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判断,该地貌为风力沉积形成的沙丘,缓坡为分吹来的方向,所以该地盛行西北风。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3.根据图中的等值线判断等高距为20米,则最高处的海拔为880—900米之间。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结成白色结晶,称为霜。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间叫无霜期。下面是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乙地比甲地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
A.纬度比甲地低
B.地势起伏比甲地大
C.海拔比甲地低
D.气候海洋性比甲地强
【小题2】甲图中①、②两地无霜期差值T范围是
A.100<T<150
B.50<T<150
C.150<T<200
D.50<T<100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甲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无霜期长。乙地是欧洲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温和,无霜期短。D对。图示纬度相同,A错。甲地地势起伏比乙地大,B错。两地都是平原为主,海拔差异不大,C错。
【小题2】根据图中等值线判断,按照等值线变化规律,①的取值范围是150-200之间,②的取值范围在50-100之间。所以两地无霜期差值T的范围是50<T<150,B对。
考点:等值线判读,影响气候的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图及沿BC剖面线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 字母A代表的地形为 ,其顶部与底部的高差至少在 米以上。(4分)
(2) 李村在王村的 方向。(2分)
(3) 沿着剖面线BC的地质剖面图中,(8分)
①处形成浅谷的原因是 ;
②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是 ;
③处河流横断面呈“V”形的成因是 ;
⑤处河流横断面呈“U”形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陡崖 50米
(2)东南
(3)①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②断层地带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沿断层线发育成河谷
③处流水侵蚀下割(下切)作用强烈 ⑤处由于流水的侧蚀及沉积作用明显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图中A处有两条等高线重叠,说明该处是陡崖。图中等高距为50米,根据公式计算可知,陡崖范围在50至150米之间。
(2)根据图中指向标即可判断李村在王村的东南方。
(3)根据图可知,①处为背斜,形成谷地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②处为断层,易被侵蚀,沿断层线发育成河谷;③处为河流中上游地区,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⑤位于河流下游地区,河流主要以流水的侧蚀及沉积作用为主。
考点:该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地貌。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100m),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等高线X的数值是( )
A.200m
B.300m
C.400m
D.500m
【小题2】河流在图中段的流向是( )
A.由东北向西南
B.由西南向东北
C.由西北向东南
D.由东南向西北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分析。
【小题1】根据河流分布,则判断该处地形为山谷,故等高线应符合“凸高为低”,故X的数值应低于300米。
【小题2】根据等高线“凸高为低”,判断该处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