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A.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B.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C.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D.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点正北,O点太阳高度为20°。据此完成15~17题。 |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A
本题解析:小题1:本组题考查光照图知识及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图中圆为正圆,太阳高度一天中几乎不变,可判断O点为极点,C点位于O点正北,可判断O为南极点,O点正午太阳角度为20°,可知直射点纬度为20°S。
小题1:南极点旗杆影子一定朝北。
小题1:此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右图,完成题。
小题1: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小题2:若图中丁地为极昼时,图中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正
确排序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乙>甲>丙>丁
D.丁>丙>乙>甲
小题3:若图中丁地为极夜时,图中四地黑夜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地球自转角速度规律:除南北两极外,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自转线速度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四地的角速度相同,而线速度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故图示四点角速度都相等,而线速度从低纬向高纬排序即可,A项正确。
小题2:图示丁处出现极昼,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结合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
小题3:若丁地出现极夜,则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越往南昼越长;故越往北夜越长。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并能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基本规律的归纳。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如图虚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甲点以东为西半球,甲点与乙、丙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3330Km。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此时北京时间是
A.15:20
B.2:40
C.14:20
D.3:20
小题2:此日丁点的昼长与乙点的昼长相比
A.短4小时
B.长4小时
C.短2小时
D.长2小时
小题3:下列地理现象中发生在图示季节的有
①中国北极黄河站出现极夜现象
②寒潮、台风在我国频繁肆虐?
③洞庭湖水位较高
④咸海水位达一年中最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综合判读。
小题1:根据图示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即太阳直射南半球,则越往北昼越短,故判断图示虚线为晨线(丙所在一侧为夜半球,乙所在一侧为昼半球);则晨线与赤道的交点甲为6时;而甲点以东为西半球,确定甲的经度为160°E,则北京时间位于甲地的西侧40°,时间晚2小时40分钟,计算北京世界为3:20;
小题2:乙地位于赤道,故昼长为12小时;甲点与乙、丙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3330K m,即甲地与乙、丙的经度差为30°,故乙丁所在经线的时间为8时,即丁地的日出时间为8时,计算丙地的昼长为8小时,故选A项。
小题3:图示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为1月初,①北极地区此时出现极夜现象,正确;②台风为夏秋季节的气象灾害;错误。③冬季为长江流域的旱季,洞庭湖水位较低;错误;④咸海水位只要受冰川融水补给,冬季气温低,故咸海水位达一年中最低;正确。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北半球冬至日,下列城市白昼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
A.广州、北京、哈尔滨、南京
B.哈尔滨、北京、南京、广州
C.广州、南京、北京、哈尔滨
D.哈尔滨、广州、北京、南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下列城市白昼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广州、南京、北京、哈尔滨。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区域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