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二)
A.强对流降雨 B.强沙尘暴 C.绵绵细雨 D.晴朗高温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表格反映不同纬度地区,纬度越高出现的极昼极夜天数越多。除极圈外,同纬度,北半球极昼日数大于南半球极昼日数。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当中国中山站附近(70°S)开始出现极夜时,太阳北移到20°N,为6月份,为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夏季,南半球为冬季,澳大利亚正值配种和播种时期,所以小麦、牧羊均处于忙季。长江中下游处于伏旱季节,黄河流域处于汛期为7月中旬。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图甲和图乙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⑴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分)
⑵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
A.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最短
B.纽约的白昼逐渐变短
C.巴西高原草木葱茏
D.珠峰雪线海拔达到一年中的最高
⑶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2分)
⑷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M地昼长为??。(4分)
⑸Q地位于M的??方向。(2分)
⑹该日,游客在泰山观日出时,日出方位应位于泰山的??方向。(2分)
⑺在图中画出此日Q地对趾点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用折线)。(2分)
参考答案:(1)20°S? 120°W (2分)
(2)C (2分)?
(3)从南纬20°向南北两侧递减(2分)
(4)Q地夜长大于P地夜(2分)? 14小时(2分)
(5)东北(2分)
(6)东南(2分)
(7)如图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局部光照图的综合分析。(1)根据图甲,白昼的平分线为120°W,故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20°W;图示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为70°N,且70°N以北出现极夜,故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S。(2)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S,确定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故C项正确。(3)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为: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4)图示P点的纬度低于Q点,而Q点出现极夜,故夜长Q地大于P地。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20°W,即地方时为12时,可计算135°E的时间为5时,故计算M地的昼长为14小时。(5)根据Q地(70°N,120°W)和M地(34°S,135°E),判断两地的方位。(6)结合上述分析,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故北半球昼短夜长,泰山日出东南,日落西南。(7)Q点的对趾点刚好出现极昼,故0时日出,24时日落。纬度为70°S,则计算正午太阳高度为40°。故画图即可。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下列节气中,西安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西安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即一年中太阳直射点距离当地最近时,故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城市与地理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