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分)

(1)在一个600人的小镇上,如右图开设了三家规模相当的杂货店,若三个杂货店的生意都刚刚能维持,则这三个杂货店的平均门槛人口是______人。
(2)如果杂货店由三家变为两家,那么杂货店的服务范围将?________,(扩大或缩小)
杂货店的盈利将________,(变大或变小)
参考答案:⑴ 200?⑵?扩大?变大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心地理论。(1)600/3;(2)600人将全部由2家杂货店服务,故服务范围扩大;则盈利扩大。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区往往需要从平原、盆地地区调进________、________等农产品,平原则需要从山区、牧区和丘陵地区调进大批的________ 、________产品,从而导致地区间的商品流通,出现商业网点。由此可知__________为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
(2)由图可知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________(大于或小于)平原地区,原因是________。
(3)为提高商品流通效益,商业网点应靠近________和________方便的道路两旁。
(4)山区通常不宜设置过密商业网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而要求更多地采用________的灵活组织形式。
(5)__________等新技术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和推广,使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目前,不必走出家门的购货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粮食?棉花?林?牧?自然环境
(2)小于
山区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交通闭塞,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难以延伸到那里
(3)商品生产地?交通
(4)山区人口稀少?流动服务
(5)电子计算机?电视和网上购物
本题解析:
考查自然条件对商业中心的影响。商业网点的形式、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本题通过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的比较,说明自然环境为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不同自然条件下商业网点的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的差异以及新技术使商业网点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某某同学的家乡近几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绿色田野被楼房所取代,乡间小路也变成了宽广的马路,新办的各种企业不仅将青年农民变成了工人、职员,还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人们的日子一天天富裕起来。但有人对家门口那条不再清澈见底的河流、很少再见蓝色的天空、高分贝的各种噪声及工厂的各种废弃物感到忧心忡忡。(10分)
(1)该同学家乡的变化过程,我们称之为城市化,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有: (3分)
(2)城市化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许多环境问题,主要有:( (4分)?
(3)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避免上述环境问题?(3分)(提示:至少答两项措施)
参考答案: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或城市人口比重)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数目增多 (3分)
(2)环境污染:河流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特污染;空气污染,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质量下降等(4分,分别答对至少2项满分)
(3)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建立垃圾处理厂;要求企业对污水进行达标排放;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完善环境保护法规的条款。(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27分)大城市集中反映了人类文明,大城市的发展历程也是人类不断解决城市问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世纪,佛罗伦萨共和国是意大利的一个城邦国家。 15世纪,佛罗伦萨拥有重要的工业和大约80家银行。 14世纪到16世纪,佛罗伦萨 城市富足,美第奇家族作为统治者鼓励新型艺术的发展,许多文化名人诞生、活动于此地,如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马基雅维利等。
| ?伦敦是英国的政治中心,是英国王室、政府、议会以及各政党总部的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宫是英国议会的活动场所,又称为议会大厦。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是英国国王加冕及王室成员举行婚礼的地方。内有20多个英国国王、政治家、军事家及牛顿、达尔文、狄更斯等的墓地。 18、l9世纪,随着工商业发展,伦敦有众多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成立于l836年的伦敦大学,逐步成为英国及欧洲规模最大的大学。
|
(2)伦敦解决城市化问题的过程给我们以启示。根据表中信息,在a~e处填注相关内容。(10分)
阶段
| 1944~1978年
| 1978~1992年
| 1992~1999年
| 1999~2008年
|
规划
| 大伦敦规划
| 内城法
| 伦敦规划战略白皮书
| 规划更好伦敦
|
针对的问题
| 人口、工业过度集聚
| c.
| 经济全球化,产业竞争力下降
| 全球气候变化
|
相应的措施
| ? a. b.
| 保护内城古迹;改造内城。
| 重点发展金融服务和高技术等产业; d.
|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倡用小排量汽车; e.
|
?
参考答案:
a、建设新城或卫星城(疏散人口与工业)
b、建设对外交通干线(或治理城市环境污染)
c、内城衰败(空心化、破坏)
d、传统工业(或劳动力导向性工业)向外转移
e、提高高校、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清洁能源比重)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城市化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过快,给交通、住房、环境、基础设施都带来了压力,针对人口过度集中,应建卫星城,并加强交通建设,分散城市职能;内城法为加强城中心建设,因市中心环境污染大,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出现逆城市化,市中心空洞化,为吸引人口迁回城市,英国制定内城法;因长期发展重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环境污染加重,国际竞争力下降,进行产业转移和升级;全球气候变暖是空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大,所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某历史名城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2)你认为旧城区中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形成较早,原因是什么?
(3)新城区出现主要是受什么区位因素影响?
参考答案:(1)河流,煤铁资源?(2)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3)交通(铁路的兴建)
本题解析:第1题,结合图形中的图例,可以判断出该城市旧城区主要傍河流,近资源。第2题,早期城市一般沿河分布,而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应该起源较早。第3题,新城区主要靠近铁路线分布,主要受交通条件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